5月8日,王北海(左)在教室內為陳威宇講解“打電話”的流程。 江西省瑞金市大柏地鄉三河小學坐落于大山深處,四周林木青翠,泉水叮咚。一個個日夜晨昏,老師王北海陪伴著他唯一的學生陳威宇。 陳威宇今年9歲,是三河小學唯一的學生。他從小家庭貧困,父母平日不在身邊,長期和爺爺生活在一起。2018年,剛上小學的陳威宇每天早晨上學和傍晚放學回家,都得在爺爺的拖拉機上來回奔波20多公里,十分不便。為了解決這一難題,當地政府決定,大柏地中心小學從2019年2月起恢復陳威宇家附近三河小學的辦學工作,學校也迎來唯一的老師——今年46歲的王北海。 為了更好地照料陳威宇的學習和生活,王北海放棄了下班回家和家人在一起的時間,選擇和陳威宇一起常駐學校。從周一至周五,王北海幾乎每天24小時陪伴在陳威宇身旁,既當老師教他學習,也當“家長”照料他的生活。 “他這個年齡段該有的課程一門都不能少,我會一遍遍手把手地教。”王北海說,“孩子平時沒有父母陪在身邊,我和他有時既像父子,也像兄弟,這里早已成了我的第二個家。”王北海說。 拼音識字、加減乘除、品德教育……雖然只有一位老師,但陳威宇的課表卻被安排得滿滿當當。下課后,師生二人玩起了乒乓球、羽毛球、籃球……雙方你來我往,儼然是親密無間的“小伙伴兒”。 晚飯時間,為了給陳威宇張羅一桌飯菜,王北海在廚房忙碌起來。不到半個小時,他已汗流浹背。看見孩子在飯桌上吃得香甜的模樣,王北海的嘴角揚起一絲微笑。 大山里沒有“夜生活”,飯后散步幾乎成了師生倆最大的樂趣。看到寫有漢字的石碑,陳威宇好奇地停下來駐足觀望;遇見路邊的野花,王老師會陪著陳威宇聞一聞鮮花的香味,給他介紹植物的相關特性…… 如今,在大柏地鄉還有兩個像三河小學這樣的“一個人的課堂”,這些學校的學生或是家庭貧困,或是身患殘疾。大柏地鄉中心小學安排了專職教師保障教學工作,還針對重度殘疾行動不便的學生安排了專門的“送教到家”工作。 當夜幕降臨,三河小學唯一一間臥室的燈光,在窗外深藍色的天空下顯得格外安寧。王北海拿著紙筆陪在陳威宇的身邊,重溫一天的課程。待夜深人靜,幫助陳威宇洗漱完畢并等他入睡后,王北海才有時間在手機上和自己的家人短暫相聚。 窗外,繁星點點;遠方,蛙聲綿綿。 新華社記者 蘭紅光 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