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網絡保護需要什么樣的法律制度 訪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與研究中心主任佟麗華 □ 本報記者 蒲曉磊 □ 本報實習生 王 蓉 距未成年人保護法修訂草案正式亮相,還剩不到兩個月的時間。 今年2月,全國人大社會建設委員會社會事務室副主任劉新華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今年未成年人保護法將迎來大修,預計提請10月召開的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進行初次審議。 “2018年3月,受全國人大相關部門的委托,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與研究中心啟動了未成年人保護法修訂草案專家建議稿的起草工作。我們在專家建議稿中專門寫了‘網絡保護’一章,建議在傳統的家庭保護、學校保護、社會保護、司法保護篇章基礎上,增加政府保護和網絡保護專章。”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與研究中心主任佟麗華說。 2019年5月,全國人大社會建設委員會在京召開未成年人網絡保護座談會,相關部委、企業代表和專家就未成年人網絡保護話題展開討論。此外,在全國人大組織的多場關于未成年人保護法修訂草案的討論中,都涉及未成年人網絡保護的話題。 圍繞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法律政策中的個人信息保護、網絡游戲沉迷等問題,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與研究中心開展了專題研究。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與研究中心近日發布《中國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法律政策研究報告》(以下簡稱《研究報告》),對未成年人網絡保護立法政策的完善提出了相關建議。 近日,《法制日報》記者對佟麗華進行采訪,對《研究報告》進行了解讀。 充分實現網絡環境下兒童受保護權 記者:為什么會對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法律政策的問題開展專題研究? 佟麗華:在參與未成年人網絡保護立法政策改革的討論中,我們明顯感覺到,不同的人基于不同的立場及專業背景對這個問題的理解存在著巨大的差異。到底什么是未成年人網絡保護?如何更好地開展未成年人網絡保護工作?很多這樣的基礎問題,大家似乎還沒有想清楚。 在對基礎問題沒有形成共識的時候,不同的人基于不同認識對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提出了不同的立法政策建議,導致建議是零散的甚至是互相矛盾的。這種局面不僅會影響相關立法政策的質量,也可能對現實中未成年人保護工作帶來消極影響。因此,我們開展了這樣的研究并發布了《研究報告》,期望能夠推動未成年人網絡保護立法政策的進一步完善。 記者:未成年人網絡保護要遵循什么樣的理念與價值取向? 佟麗華:未成年人網絡保護要遵循《兒童權利公約》,確立以兒童權利為導向的法律政策理念,重點從發展權、受保護權、參與權三個角度進行了研究。在新時代,有必要明確互聯網對實現兒童發展權具有重大積極意義。 同時,我們強調要充分實現網絡環境下兒童的受保護權。具體來說,《研究報告》提出了三項立法政策建議,包括:加大對發布、傳播不良信息行為的處罰力度;在刑法中規定對持有兒童色情信息行為的處罰;對涉及未成年人網絡欺凌的資料采取阻斷傳輸、刪除等措施,對實施網絡欺凌的行為進行處罰。 此外,還要保障兒童在網絡時代的參與權,明確未成年人網絡保護不應以犧牲未成年人基本權利為代價,把未成年人隔離在網絡環境之外,而是要積極支持、引導未成年人參與網絡保護,在參與過程中培養未成年人的網絡素養,以最終實現未成年人的全面發展。 搭建多方共治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機制 記者:關于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應當建立怎樣的法律政策體系? 佟麗華:國家要建立堵疏結合的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法律政策體系。具體包括:對未成年人使用網絡直播、發視頻等行為進行限制而非隔離;應鼓勵未成年人發布具有正能量并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作品;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網絡產品分類制度等。 記者:在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機制中,學校、政府、家庭等各方權責如何界定? 佟麗華:國家要搭建多方共治的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機制,基于這一理念,《研究報告》闡述了政府、企業、學校、家庭和社會在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方面應該承擔的具體職責。我們特別建議,應在中央層面設置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機制。政府要推動未成年人網絡保護領域的國際合作,主動搭建全球未成年人網絡保護的合作機制。互聯網企業要建設未成年人保護機制。要盡快培育專業的未成年人網絡保護類社會組織,以有效銜接企業和學校、家庭,全面開展未成年人網絡保護具體工作。 建“一站式”未成年人網絡游戲管理平臺 記者:如何解決未成年人個人信息及隱私泄露的問題? 佟麗華:在這方面,既要破解未成年人身份確認的難題,也要注重對于未成年人隱私的保護。 為了加強對未成年人的網絡保護,我們首先強化了對其個人信息的收集,通過收集其各種信息以確認其是未成年人,千方百計避免未成年人虛報年齡以逃避特殊保護。但也要注意到,這個收集信息的過程也許就成為侵害未成年人隱私權的過程,就埋下了未成年人隱私權受到嚴重侵害的風險。尤其是在互聯網公司高度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國未成年人的信息必然被大量外國公司輕易收集,這可能還會成為影響國家安全的重大風險。 為此,《研究報告》建議,國家應該主導建立“一站式”未成年人身份識別管理平臺;區分年齡確定未成年人個人信息保護的內容;完善監護人同意制度等。從而避免未成年人信息被各互聯網公司搜集,導致隱私泄露問題。 記者:近年來,解決未成年人網絡游戲沉迷問題的呼聲一直很高,法律如何作出回應? 佟麗華:對于未成年人網絡游戲沉迷問題,國家要重點解決。網絡沉迷(成癮)確實對未成年人身心發育帶來了嚴重負面影響,為此建議,由政府推動建立“一站式”的未成年人網絡游戲管理平臺,對未成年人網絡游戲行為進行統一管理。加強對企業調研,對互聯網企業在防沉迷方面采取的有效措施進行研究,為立法提供參考并進行推廣。充分發揮家長、學校在未成年人防沉迷方面的作用。明確網絡游戲成癮的診斷標準,加強對網癮戒除機構的治理。 |
相關閱讀:
- [ 08-26]未成年人網絡保護研究報告發布:多方共治 宜疏不宜堵
- [ 08-21]滴滴試行未成年人乘車新規則:有條件允許16歲以上未成年人單獨乘坐網約車
- [ 08-21]搭建多方共治的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機制
- [ 08-20]中國旅行團老撾車禍:涉事旅行社確認團內兩名未成年人安全
- [ 08-16]不斷探索逐步發展未檢制度呵護未成年人健康成長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