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廣州9月3日電 題:換個卡通包裝、標注“兒童”字樣就貴好幾倍,“兒童食品”真的適合兒童? 新華社記者 胡林果 又到開學季,不少家長開始采購兒童用品,從兒童書包到兒童牛奶、兒童水餃,與“兒童”相關的產品都被放入購物車中。 記者發現,很多家長在給孩子購買食品時更青睞冠以“兒童”字樣的食品,認為它們更符合孩子的身體發育需要,而這類食品往往價格較高。這些打著“兒童食品”旗號的食品是否真的適合兒童?記者展開了調查。 有的家長被“洗腦” 對兒童食品深信不疑 記者走訪了廣州一些大型超市,發現冠有“兒童”字樣的食品確實不少,與同類的普通食品相比,這些食品無一例外有著頗受兒童喜愛的卡通圖案包裝。 記者在廣州市天河區一家大型超市看到,零食區貨架上一款盒裝的“兒童餅干”吸引了不少孩子的圍觀,餅干盒封面顏色鮮艷,并印有精美可愛的熊貓圖案。正在挑選該商品的何女士告訴記者,“小孩買東西就喜歡可愛的包裝盒,無論多貴都嚷著要買?!?/p> 除了孩子喜歡,媽媽們似乎也愿意為此買單。這些“兒童食品”大多在顯眼處標有“含多種兒童成長必需的營養元素”“媽媽呵護寶寶的首選”等字樣,相比普通食品,價格也普遍高出一大截。 號稱“添加多種礦物質、完全無菌、源自高山或地下水”的“嬰兒水”,出現在各大超市、電商平臺,售價高達二三十元一瓶。廣州的劉女士似乎“著了魔”一樣,對商家宣稱的“無菌”深信不疑,甚至連給寶寶沖奶粉、煮粥都要用“嬰兒水”。2019年4月,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對2003名受訪兒童家長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84.8%的受訪家長更傾向于給孩子購買有“兒童食品”字樣的產品。 上過當的肖女士則認為買“嬰兒水”這樣的“兒童食品”等于交“智商稅”。最近肖女士購買了一款12.5元的“壽桃”牌兒童胡蘿卜面,據超市促銷人員介紹,該款面條不含添加劑,且含有大量兒童所需的營養元素。但肖女士回到家仔細檢查配料表才發現,除添加了2%的胡蘿卜粉,其他配料和普通面條一樣,“何來更加營養呢?” 自造概念、炒作噱頭 “兒童食品”市場魚龍混雜 記者采訪發現,一些企業把“兒童食品”當成了宣傳噱頭,宣稱產品“營養價值高”“孩子更愛吃”,這背后其實與商家營銷手段密切相關: ——炒作概念,部分“兒童食品”與普通食品成分無區別。記者在某電商平臺看到一款“欣和零添加減鹽型天然親寶有機醬油”,客服告訴記者,該醬油含鹽量比較低,適合一歲到三歲的寶寶。然而記者查看成分表后發現,“鈉”的含量達到了每10毫升500毫克,不僅與普通醬油無異,更稱不上“低鹽”——根據食品營養標簽的國家標準,每100克或100毫升食品中鈉的含量小于或等于120毫克才屬于“低鹽”。 江蘇省消保委2018年發布的醬油產品比較試驗報告顯示,5款宣稱為“兒童醬油”的產品在營養元素等指標上與普通醬油并無太大差異,甚至一些“兒童醬油”鈉含量比普通醬油還高。江蘇省消保委提示,目前我國沒有“兒童醬油”的相關產品標準,記者查詢相關國家標準發現,現有的醬油分類標準主要依據成分和制作工藝分為釀造醬油、再制醬油等,并沒有依據食用者年齡劃分的醬油類型。 ——名不副實,部分產品宣稱適用人群與實際不符合。第三方嬰童產品測評平臺小紅花測評從網上選購了10款熱銷的寶寶面條,價格在6.8元/件至119元/件之間,這些產品均在產品詳情頁面宣稱適用于6個月以上的寶寶食用。然而,平臺委托珠海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技術中心檢驗發現,測評中一半面條的鐵含量都不符合嬰幼兒輔食國標要求。 ——部分兒童食品為了增加口感加入多種添加劑。記者在廣州某超市冷凍區發現一款“兒童菲力牛排”,從牛排配料表成分來看,與該品牌的其他牛排產品幾乎一致,且含有食用香精等8種食品添加劑。 華南農業大學食品學院教授柳春紅表示,一些產品為了迎合兒童口味,可能加入更多食品添加劑如色素、調味料等。事實上,目前食品添加劑國家標準的制定是基于體重60公斤的成年人為參考而設定的,并沒有針對兒童制定添加劑限量標準?!叭魞和秤煤羞^多添加劑的食品,可能產生急、慢性毒性,當然這些都與最終攝入的劑量有關。” “兒童食品”市場亟待整治 莫讓商家鉆空子 業內人士表示,目前國內國際對于兒童的年齡劃分界限比較模糊,商家為了開拓消費市場故意制造概念、營造噱頭,自造“兒童食品”概念。柳春紅等專家認為,必須在“兒童食品”管理上下功夫: 首先,建立兒童食品標準或者兒童食品指南。廣東省食品安全質量協會執行會長、廣東省食品安全專家蔡高斯建議,針對兒童不同生長階段的營養需求,制定相應的食品安全標準,規范標簽標識和銷售宣傳。 其次,加強兒童食品的源頭監管。專家表示,伴隨著消費升級、差別化消費市場的不斷開拓,有關部門應對“兒童”相關字樣出現在食品包裝上做更嚴格的規范,同時在廣告法等相關法律法規中加入關鍵詞限制,遏制有誤導傾向的兒童食品標簽“漫天飛”。 最后,加強對消費者的引導。市場監管部門提醒家長在選擇兒童食品時,不要被卡通包裝和宣傳口號所迷惑,注意看配料表進行選擇。(參與采寫:劉珊) |
相關閱讀:
- [ 09-03]新學期來臨,專家提醒秋季兒童需預防四類傳染病
- [ 09-02]《兒童個人信息網絡保護規定》今年10月1日起施行
- [ 09-02]全國首批兒童血液病定點醫院公布 這些醫院在列!
- [ 08-29]浙江隧道事故3名危重兒童轉至杭州 爭分奪秒辟生命通道
- [ 08-28]56萬余名志愿者參與暑期兒童關愛服務活動
- [ 08-26]國家藥監局:鼓勵和促進兒童用藥的研制和創新
- [ 08-26]河北衡水:殘疾預防日關愛兒童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