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福州9月5日電 題:開發只要3分鐘、掃二維碼就能裝、1個App就讓人傾家蕩產……你中了非法App的“刀”嗎? 新華社記者 吳劍鋒、鄭良、熊豐 近日,公安系統公布了一批已破獲的網絡交友賭博(投資)類電信詐騙(俗稱“殺豬盤”詐騙)案例。公安部方面稱,當前“殺豬盤”詐騙已成為令群眾損失最大、危害最突出的案類,案均損失是別類的近5倍。 “殺豬盤”詐騙何以為害甚烈?記者調查發現,這與大量非法App可輕易批量開發、繞開監管、流入市場且進入用戶手機直接相關。非法App如何開發、流通?“殺豬盤”詐騙外,非法App還有幾樁“罪”?相關監管難點何在?新華社記者就此展開調查。 記者復盤“找刀”“撒網”“殺豬”:讓受騙者傾家蕩產只需三步 記者調查得知,使用非法App做局“殺豬盤”等賭博類詐騙,大都有開發相關非法APP、線上線下推廣App、實施詐騙三步,俗稱“找刀”“撒網”“殺豬”。記者發現,這些明顯涉嫌違法犯罪的行徑,在網上逐步推進卻并不困難。 記者從一位APP開發者處得知,經營非法App“成本低、收益高、回本快”,早已形成產業鏈條,實現批量生產。該人介紹,一款賭博App的軟件開發價格為3萬-4萬元,源代碼可以在網上購買,非常方便。 記者搜索了QQ等社交媒體,發現有不少家售賣賭博App代碼。一名商家為記者展示了數十款賭博游戲App,開發報價從8000多元到數萬元不等。福州市公安局刑偵支隊相關部門負責人吳文蔚說,如今軟件開發門檻大大降低,“三分鐘就能開發一個App”。 接下來就是“撒網”推廣違法App。記者調查發現,這主要有兩種途徑。一是繞開網絡應用商店的審核機制“曲線下載”。記者在“蘋果”應用商店搜索“葡京”“娛樂場”等涉賭關鍵詞,發現有“百家樂”等App。雖然這些App下載后打開均顯示游戲已停止更新,但游戲內同時彈出的新網頁會引導用戶經過層層跳轉,實現下載。 另一種則是通過社群網絡以高薪誘惑代理推廣。記者在一個名為“棋牌代理彩票游戲加盟群”QQ群中見到,多個APP商家發布廣告,以“無限業績,直屬玩家充值返現”“日賺萬元,一分鐘提現”等暴利誘惑吸引代理推廣非法App。一款名為“王者手游”涉賭App宣稱:直屬玩家月虧損金額在1000萬元以上,代理可獲得12%的分紅,虧損5000萬元以上,可獲得20%的提成。 “一些涉賭詐騙App的推廣客服提成可高達55%。”福州市公安局臺江分局義洲派出所副所長葉暉說。 最后就是“殺豬”圈錢。一名博彩App開發者證實,所有賭博軟件的后臺數據均可自由修改。該App開發者表示,犯罪分子拉人入“局”后,用小甜頭誘人不斷加碼投注,最后通過控制輸贏,快速榨干受害人資金。“有的受害人一周投入資金就達30萬元,三天時間就被‘殺豬’了”。 賭博、詐騙、非法集資等多發,非法App讓人“好怕怕” 據警方介紹,當前除“殺豬盤”詐騙外,以App為平臺的其他一些違法犯罪活動也呈活躍態勢。 此前,福州市公安局臺江分局破獲一起網絡賭博案,犯罪嫌疑人通過某APP開設賭場,短短半年即吸收賭資超3000萬元。 還有的犯罪分子以開發購物APP銷售茶葉、紅酒等商品為幌子,運營網絡賭博。業務員誘導客戶以其在平臺所購商品作為籌碼,下注“猜單雙、猜大小”進行賭博。一年多時間內,該App引誘全國各地近2萬名客戶購物賭博,金額逾千萬元。 部分APP還被用于非法集資。廈門某信息科技公司開發了一款消費類App,以“一元洗車”等噱頭進行推廣,獲得近百萬名注冊會員。隨后,該公司在App上推出虛擬產權銷售項目,實施“龐氏騙局”,騙取資金。最終資金鏈斷裂,資金無法兌付,數千名投資人的錢款打了水漂。 吳文蔚提醒,當前對非法App監管上仍存難點,公眾如裝載了非法App,財產和信息安全都得不到保障。 監管存三難點 專家:強化支付接口“穿透式”監管 記者了解到,目前對非法App實施監管仍需面對流動性強、隱蔽性高等三項難題。 ——“跑”。“此類案件犯罪嫌疑人警惕性高,不僅每周清理賬目數據,其辦公地點也分散各處,員工間互不認識。”葉暉告訴記者,一些案件中嫌疑人被捕十分鐘后,涉案App服務器就已更換。 某App開發者也向記者透露,通過頻繁更換域名和服務器來躲避監管是常態。記者發現,在其展示的App開發案例中,有多個已因服務器更換無法登陸。 ——“藏”。“不少非法App通過二維碼鏈接直接下載,缺少可靠安全審核,風險很大。”北京京師律師事務所專業事務部主任李大偉表示,當前不法分子利用網絡社群發送鏈接的推廣方式,隱蔽性高、跨地域性強、誘惑性強,查處難度大。 ——“裝”。記者調查發現,一些非法App往往通過購買商品、兌換積分或充值等方式實現資金收付,讓資金流披上真假難辨的合法外衣。 李大偉建議,應對具備支付功能的App平臺進行“穿透式”監管,檢查其真實商業模式。另一方面,加大網絡服務提供者主體責任,加強拒不履行信息網絡安全管理義務罪打擊力度,縮小該罪名行政程序前置化范圍,最大程度提高網絡服務提供者的協助、排查義務。 廈門市思明區法院法官建議,針對App市場亂象,應該建立統一的強制性監管標準,實行App應用開發主體實名登記備案制度,建立嚴格的行業準入和退出機制,定期對應用軟件進行抽檢。 |
相關閱讀:
- [ 09-05]八部門:學校選用教育App應征求師生、家長意見
- [ 09-04]工信部約談陌陌:對ZAO App數據安全問題自查整改
- [ 09-02]爆紅App霸王條款刺痛用戶神經 AI換臉考驗刷臉安全
- [ 08-28]網信辦:深入開展APP違法違規收集使用個人信息專項治理
- [ 08-22]商務印書館數字化再發力重磅推出《現代漢語詞典》APP
- [ 08-20]APP安裝包暗藏玄機:超半數留索取用戶通訊錄“后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