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同樣是祖國的未來”——代表委員聚焦農民工子女教育問題
2013-03-08 10:22? 劉華、秦交鋒、雷敏?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黃曉夏 黃曉夏 |
分享到:
|
在城市就讀:如何實現教育公平?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加快推進戶籍制度、社會管理體制和相關制度改革,有序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易鳳嬌認為這是政府發出的一個積極信號,她希望能夠進一步放寬戶籍限制,使農民工子女也享受教育平等。 曾香桂建議,政府可以參照社保卡的形式為農民工子女辦理“義務教育卡”,對農民工子女提供一定額度的補助,用于繳納民辦學校所需費用,差額部分由農民工支付,余額部分只能購買學習用品。 她認為,政府應加大對民辦學校的扶持和監督力度,幫助民辦學校提高辦學質量,包括制訂民辦中小學辦學規模標準,督促民辦學校配足配齊教師,提高民辦教師待遇,加大對民辦教師培訓力度等等。 “義務教育是國家教育基本政策之一,外地農民工為流入地經濟發展創造了財富,流入地要持續發展也離不開農民工,因此為農民工子女提供良好的教育是實實在在的民生事業?!痹愎鹫f。 留守兒童:如何為他們提供更好的教育? 相較于在城市就讀的農民工子女,在家鄉留守的適齡兒童群體更為龐大。如何才能為他們提供更好的教育? 鐵飛燕認為,首先應該建立完善留守兒童權益保障法律法規,明確未成年人保護法的實施主體和責任單位相關責任。她建議,設立專門的兒童權益保障機構或指定婦女聯合會組織實施,切實保障未成年人受教育等相關權益,并將留守兒童父母探親假納入勞動合同法相關規定。 鐵飛燕說,政府應加強管理,建立“留守兒童”成長檔案,以學校、社區為單位,對留守兒童的生活、思想、學習和家庭教育情況進行調查摸底與動態跟蹤,根據檔案記錄情況有效開展工作。同時,應豐富留守兒童文化娛樂生活,并開設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課程。 全國政協委員翟美卿建議,在全國范圍內推進家庭教育納入政府公共服務體系,防止留守兒童成為家庭教育的盲區,為留守兒童家庭教育提供有針對性的指導。(記者劉華、秦交鋒、雷敏) |
相關閱讀:
- [ 03-08]朱永新:縣區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是促進教育公平的當務之急
- [ 03-08]漳浦邊防,“85后”武警那些事
- [ 03-08]兩會上的女代表委員:認真履職傳遞“好聲音”
- [ 03-07]泉州留守兒童與父母視頻聊天 情不自禁流下眼淚
- [ 03-07]劉凡:以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為核心 穩步推進城鎮化健康發展
- [ 03-07]教育部長袁貴仁解析教育熱點:異地高考不會統籌安排
- [ 03-06]媒體關注留守兒童等問題 貴州省領導一一回應
- [ 03-06]代表委員議政錄:落實帶薪休假別忘了農民工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