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解讀“大部制”改革:基礎在合 要害在轉
2013-03-10 13:53? 張蔚然?來源:中國新聞網 責任編輯:陳瑋 陳瑋 |
分享到:
|
中新社北京3月10日電 題:專家解讀“大部制”改革基礎在“合”要害在“轉” 中新社記者 張蔚然 10日披露的國務院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方案表明,新一輪國務院機構改革啟動。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政府機構已經歷6次較大調整。 從1998年起持續研究“大部制”改革,參與高層機構改革方案制定的國家行政學院教授王偉對中新社記者表示,新“大部制”改革方案讓政府職能轉變有了一個好的開始,改革的基礎在“合”,但要害在“轉”,后續磨合更為重要。 與社會各界長期呼吁一致,鐵道部將“分家”,實行鐵路政企分開,組建國家鐵路局,由交通運輸部管理,組建中國鐵路總公司,承擔鐵道部的企業職責。 王偉表示,早在上一輪政府機構改革前夕,有關部門就希望推動鐵道部并入交通運輸部,但因阻力大而擱淺。實行政企分開,是把鐵道系統納入交通大部制的必要前提,此舉并不是削弱鐵路系統的職能,而是更好地理順相關機制,讓鐵路實現更快發展。成熟的交通運輸部應該下轄鐵路局、管道運輸局、公路局、水運局、航道管理局等子系統,相互協調順暢運轉,這是國際道路交通管理的大勢所趨。 “考慮到目前國情,交通運輸部有機會參與和規劃國家鐵路局的組建工作,但相當長一段時間內,鐵路局仍將獨立承擔自己的職能,它必須實現由部門行政向公共行政轉化,與公路局、航道管理局等實現內化整合,這是交通運輸大部制的最終目的之一。”王偉說。 方案提出組建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合并有利于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優化配置醫療衛生和計劃生育服務資源。“值得一提的是,方案確保‘計劃生育’工作得到加強,這表明計劃生育國策將在相當長一段時期內得到堅持和落實。”王偉說。 方案提出組建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稱目前中國食品藥品監管體制中,既有重復監管,又有監管“盲點”,將食品安全辦的職責、食品藥品監管局的職責、質檢總局的生產環節食品安全監督管理職責、工商總局的流通環節食品安全監督管理職責整合。王偉認為執法模式由多頭變為集中,有利于確保重大食品安全問題發生時,各部門不相互推諉扯皮推卸責任。 “由‘局’提升為‘總局’,權力得到加強,尤其是目前藥監局看起來權力不小,但人員嚴重不足,合并也是強化其職能的實際舉措。”王偉說。 方案提出組建國家新聞出版廣播電影電視總局。長期以來,各級新聞出版管理機構存在編制力量薄弱的突出問題,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王叢虎認為,合并有利于整合新聞出版和廣播影視領域公共服務資源,加快構建現代傳播體系,提高文化傳播能力。其實早在方案出臺前,北京等有關省份已經將廣播電影電視、新聞出版的管理職能做了相當程度合并,方案出臺將加速這一進程。 方案提出重新組建國家海洋局,以中國海警局名義開展海上維權執法,設立高層次議事協調機構國家海洋委員會。王偉認為,這是繼中共十八大提出“建設海洋強國”以后,中國推進海洋戰略的重要舉措。一段時間以來,在釣魚島、南海問題上,中國與周邊國家的海洋糾紛不斷,切身利益受到挑戰,“此時重新組建海洋局,設立高層議事機構,是強化海洋管理的必要舉措,我們朝海洋強國邁出了一大步”。 方案還提出重新組建國家能源局,將電力納入能源局監管之內,有利于強化能源監督管理,促進能源行業健康發展。 改革方案已經出臺,重點和難點在于加速政府職能轉變。王叢虎表示,下一步,政府必須減少和下放審批事項,整合分散在不同部門相同或相似的職責等重點事項,推進分類改革,努力做到不該管的不管不干預,該管的切實管住管好。這些舉措的落實效果如何,仍然有待成立后的“大部門”加速磨合,配套措施必須跟上。(完) |
相關閱讀:
- [ 03-10]代表談人大行使監督權:要敢碰矛盾和問題
- [ 03-10]杭州人大副主任:人大對兩院個案監督幾乎沒有
- [ 03-10]杜德印:人大工作者不能挾制度和黨委爭權力
- [ 03-10]人大副秘書長建議:出臺稅種一律通過人大立法
- [ 03-10]北京市人大主任:人大勿挾制度強化自身權力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