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機構改革:既要“瘦身”,更要“健身”
2013-03-12 07:07? ?來源:人民日報 責任編輯:林洪熙 林洪熙 |
分享到:
|
鐵路要經營和監管分開,能源要加強資源整合,處理好大和小的關系,才能明確權責,避免“有事踢皮球”,也防止因權力集中滋生腐敗。從宏觀調控、節能減排曾遇到的阻力到地方抱怨“權力上收、責任下放”,處理好收和放的關系,才能保證中央政令暢通、地方積極主動。北京一個胡同停車自治,原來的83個車位“消化”200多輛車,這說明,處理好政府與社會的關系,政府就不會“管不過來”,社會也不會“管不下去”。修路建公園很重要,但食品安全問題的解決、高企房價的抑制等等也是政府職責,處理好管理與服務的關系,才能全面發揮政府職能。 近年來,各地都在探索政府機構改革,形成了順德模式、隨州模式、深圳模式、成都模式等。但無論選擇什么路徑,都是為了凝聚改革發展的合力。正因此,更需要調動各方積極性,簡單的裁撤或重組,反而可能欲速則不達。低垂的果子已經摘完,依靠一個部門、一個機構就能推進改革的時代已經過去。改革涉及方方面面,各個部門都有改革任務。機構改革的目的,不是要把多數部門當做改革對象,而要激發出各個部門的改革動力。這是判斷改革是否有決心有勇氣、舉措是否有實效有長效的根本依據。 每一次改革都應該是下一次改革的鋪路石。上層建筑需要不斷適應經濟基礎的發展要求,但這是一個不斷調整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正如習近平同志所言,改革沒有完成時,還需奮力,還需探索,還需時間,還需進一步積累共識和經驗,條件成熟時再作推進。積極穩妥、循序漸進,抓主要矛盾、看主要方面,這不僅適用于政府機構改革,更大范圍內的改革,又何嘗不是如此? |
相關閱讀:
- [ 03-11]中央編辦副主任就《國務院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方案》有關內容和考慮答問
- [ 03-11]國務院六次機構改革回顧
- [ 03-11]國務院機構改革四大亮點
- [ 03-11]國務院職能轉變 做到不該管的不管
- [ 03-11]專家評述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放權”是最大亮點
- [ 03-10]中國新一輪機構改革啟動 國務院部門“七上八下”
- [ 03-10]中國擬建不動產統一登記制度 推統一社會信用代碼
- [ 03-10]中國擬優化國務院職能配置 加強宏觀管理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心情版
更多>>視頻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