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設計不會自動實現——從國務院機構改革看政府職能轉變之三
2013-03-15 15:29?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責任編輯:林洪熙 林洪熙 |
分享到:
|
面對可能出現的“玻璃門”、“彈簧門”,需要下大決心,不失時機、不打折扣地落實改革任務 “只有權責分明,才能劃清政府和市場的界限”、“不管怎么改,最終要讓老百姓得實惠”……連日來,從代表委員的你一言、我一語中,不難感受到新一輪政府機構改革在今年兩會上有多么“熱”。 14日,國務院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方案獲得批準,深化行政體制改革的信號槍已經鳴響。雖然方案剛剛亮相,已有人不無善意地提醒:制定方案只是機構改革的開始,之后的實施,仍是一個需攻堅克難的過程。 改革開放以來,政府機構改革已進行多輪,但在有的貧困縣,“副縣長”一職依然設置了十幾個;企業辦審批也會遭遇“遙遙無期”,手續可能就卡在某個處長手里。如今,無論是從認識論角度還是方法論層面,改革早已成為中國發展最真切的社會語境與現實路徑。然而,改革不只是個名詞,更是個動詞。再好的頂層設計,如果在落地時打了折扣,怕也難以達到理想的預期。鄧小平說過:“任何好主意不會自動實現。美好的前景如果沒有切實的措施和工作去實現它,就有成為空話的危險。” “精簡機構是一場革命”。以職能轉變為核心的新一輪機構改革,簡政放權是題中之義,可說是政府“革自我的命”、“割自己的肉”,實質上涉及對存量利益格局的調整,難免要動一些部門和個人的“奶酪”,梗阻不難預見。《憲法》第二十七條規定,“一切國家機關實行精簡的原則”。但歷次機構改革中遭遇的減“副”之難和超編痼疾,也反過來警示我們,把條文變成現實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面對可能出現的“玻璃門”、“彈簧門”,需要我們下大決心,不失時機、不打折扣地落實改革任務。 |
相關閱讀:
- [ 03-15]李克強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總理
- [ 03-14]國務院發布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方案
- [ 03-14]國務院關于組建中國鐵路總公司有關問題的批復
- [ 03-14]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獲準 25個組成部門一覽
- [ 03-12]馬凱:國務院將組織有關部門落實好改革方案
- [ 03-12]國務院機構改革:既要“瘦身”,更要“健身”
- [ 03-11]中央編辦副主任就《國務院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方案》有關內容和考慮答問
- [ 03-11]國務院六次機構改革回顧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心情版
更多>>視頻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