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夫”風波警示標準之亂該終結了
www.fjnet.cn?2013-05-08 08:21?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我來說兩句
農夫山泉“標準門”事件,應促進瓶裝水行業相關標準多而亂的問題早日被終結 “農夫山泉有點甜”,這句喜滋滋的廣告語,最近大有被“有點煩”“有點懸”取代的味道。這段時間密集的負面報道,已經讓它有點喘不過氣來。5月6日下午,農夫山泉在北京就產品標準問題召開新聞發布會,結果遭到幾名《京華時報》記者的抗議,發布會幾乎成了辯論會。據悉,農夫山泉已向北京市中級法院提起訴訟,要求《京華時報》賠償名譽權損失6000萬元。 農夫山泉的強烈反應,顯示了一家企業對16年創業并成為“中國馳名商標”的珍惜,也包含著它對占全國1/4市場的留戀。可盡管農夫山泉董事長鐘睒睒聲稱“不會為輿論暴力低頭,也不會為自己的尊嚴失去顏面”,但《京華時報》對“標準”質疑卻似乎難以否定。 俗話說:“身正不怕影子歪。”試想,如果農夫山泉一切做得完美無缺,根本不會遭遇這樣一場嚴重危機。相反,正是因為自身有著這樣或那樣的不足,才會被媒體抓住把柄——盡管并非致命弱點,卻也很難說純屬冤枉委屈;盡管還沒到百口莫辯的地步,可你因此而生的暴怒卻難以得到多數人的理解。 “打鐵還得自身硬”。一個企業從無到有,由小到大,做成國內一流,殊為不易。在這個過程中,產品質量包括所依據的標準等,須臾不可掉以輕心。“高標準、嚴要求”這句耳熟能詳的套話,其實并不空洞,反而相當實在。雖然農夫山泉辯稱一些指標的“內控標準遠遠超過國家標準”,可媒體所說另一些指標低于相關國家標準卻也是事實不容否認。 因此,在質量標準上的丟丑露怯,對大企業同樣是硬傷大忌。從一定意義上講,那些擁有缺陷并且遲遲不能改正的品牌,實際上很難算得上是大品牌。 瀏覽近期及歷年關于農夫山泉的負面報道,發現回應不及時、回應不當甚至不回應的例子并不鮮見。其實,農夫山泉如果足夠硬氣,每當危機襲來時,都應該直面應對。比如讓媒體記者親臨傳說中受到環境污染的取水點,以正視聽。 已經有不少媒體注意并議論瓶裝水行業相關標準多而亂的問題,因此,相關職能部門需要盡快梳理出臺權威一統的質量標準。農夫山泉“標準門”事件,無疑會加速這一進程。這也就意味著,對這家企業而言的“壞事”,很可能變成整個行業規范化的一件好事,最終對農夫山泉自身也會成為好事一樁。 農夫山泉“標準門”事件,無疑也給其他飲用水甚至其他飲料、其他商品生產者提了個醒:在質量標準上決不能含糊和掉以輕心。媒體對此事件的報道,社會大眾的關注,其實也是對食品安全的熱切呼喚。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5-07]專訪鐘睒睒:浙江地標是目前的最高標準
- [ 05-07]農夫山泉事件:主管部門未明確浙江地標應廢止
- [ 05-07]農夫山泉堅稱產品質量遠超自來水
- [ 05-06]媒體稱農夫山泉執行地方標準違規 應知錯就改
- [ 05-06]農夫山泉標準門始末:面對質疑不正面回應問題
- [ 05-04]農夫山泉被指未出示質量報告 北京多數水站下架
- [ 05-03]傳農夫山泉大量滯銷成贈品 業內:淡季超市促銷
- [ 05-03]農夫山泉承認瓶裝水應以自來水標準為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