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院報告:京津冀等地區應實施大氣污染聯防聯控
www.fjnet.cn?2013-06-20 11:27? 馬學玲?來源:中國新聞網 我來說兩句
實施大氣污染聯防聯控 建極端氣象條件下大氣污染預警體系 近年來,隨著以煤炭為主的能源消耗大幅攀升、機動車保有量急劇增加,京津冀等區域灰霾現象頻發,PM2.5污染問題日益凸顯。PM2.5正式納入中國空氣質量檢測標準,表明國家將要以更大的決心、更高的標準、更有力的措施,切實加強大氣污染綜合防治,推動空氣質量的持續改善。 對此,綠皮書認為,各城市要加快淘汰電力、鋼鐵、建材、有色、石化、化工等行業的落后產能,積極推進使用清潔能源,對城區重污染企業實施搬遷和節能環保技術改造,優化工業布局。此外,要提高環境準入門檻,在重點區域實施更加嚴格的大氣污染物排放特別限制,禁止新建、擴建除熱電聯產以外的燃煤電廠、鋼鐵廠、水泥廠。嚴把新建項目準入關,嚴格環境執法監管。 綠皮書建議,要突出抓好機動車污染防治,提高車用燃油品質與機動車排放標準。除此之外,要加強城市間的協同防控,特別是在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重點區域的城市之間,實施大氣污染聯防聯控,建立極端氣象條件下的大氣污染預警體系。 中國現行環境影響評價制度亟須完善 重在信息公開 “近年來,公眾對一些項目可能對自身生活環境產生的影響十分關切。一些項目遮遮掩掩上馬,在環評過程中未能讓公眾充分了解相關信息、參與項目評價,最終引發了群體性事件。”綠皮書這樣寫道。 綠皮書指出,這些事件反映出群眾“鄰避效應”意識的增強。“鄰避效應”是指居民或當地單位因擔心建設項目(如垃圾場、核電廠、殯儀館等鄰避設施)對身體健康、環境質量和資產價值等帶來諸多負面影響,而產生的嫌惡情結和“不要建在我家后院”的心理,并由此采取的強烈和堅決的、有時高度情緒化的集體反對甚至抗爭行為。 綠皮書進一步認為,中國現行的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在實踐中亟須完善,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做到信息公開,讓公眾充分參與到環評過程中,保障相關居民的知情權及對與自己相關事項的決策權。(完)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5-20]社科院報告稱國人并非“仇富”而是仇“不公”
- [ 05-08]社科院報告:住房供求已失衡 房價面臨全面失控
- [ 02-27]中國社科院計劃打造國內最大輿論調查平臺
- [ 02-26]社科院藍皮書建議逐步取消超生罰款
- [ 02-26]社科院《法治藍皮書》建議逐步取消超生罰款
- [ 02-25]社科院專家稱現收現付制可解決養老金缺口
- [ 01-07]社科院藍皮書:中國社會總體信任水平低于及格線
- [ 12-31]社科院報告:公眾最不滿意物價、食品安全和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