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鎮化諸多難題待解 以人為本重質量成共識
www.fjnet.cn?2013-07-09 06:46? 王珊珊?來源:中國新聞網 我來說兩句
用“城市群”治療城市病 雖然前進道路面臨著諸多挑戰,但城鎮化仍是目前中國社會經濟轉型的必經之路。而如何科學、合理地實現城鎮化,則考驗著高層決策者和各級政府的智慧與執行力。 針對當前可預知的城鎮化困境,發改委主任徐紹史表示,接下來,國務院將圍繞四大戰略重點促進城鎮化健康發展:有序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優化城市化布局和形態;提高城市可持續發展能力;推動城鄉發展一體化。 由于當前中國大中小城市、東西部發展不平衡的現狀,“一刀切”放開或者不放開城市戶籍,都是不現實的。 發改委的規劃就表示,將全面放開小城鎮和小城市的落戶限制,有序放開中等城市落戶限制,逐步放寬大城市落戶條件,合理設定特大城市落戶條件。這就在解決進城農民戶籍問題的同時,有序緩解特大城市的承載壓力。這樣就針對大中小城市當前的特點和困境,有層次地放開或限制戶籍準入門檻,用政策杠桿調節人口數量。 而“城市群”的建設,會將大城市和中小城市的優勢發揮到最大化,彼此之間又能相互補位,彌補不足。“解決城市病最好的辦法就是建設城市群。”國家發改委城市和小城鎮中心研究員易鵬指出,現在經濟發達的長三角、珠三角地區,都有已經建好的城市群模式。這樣的城市結構,為未來其他地區發展提供可切實有效的參考樣本。 以長三角為例,上海周邊有鎮江、南通等中等城市,它們下面還有更小的城市,江浙地區的一些鎮也具備了小城市的規模。高鐵、動車等現代軌道交通將城市群緊密地連接在一起,居民可以方便地往來與大城市和它的衛星城,這就能夠實現人口的宜居和城市的產業發展“魚和熊掌”兼得。 發改委的城鎮化規劃報告中指出,優化提升東部地區城市群,培育發展中西部地區城市群,將成為未來城鎮化發展的主要方向。 “新型城鎮化建設,要理順相關不合理的管理體制,讓大城市和中小城市的優勢都發揮出來。”鄭明媚說。 “以人為本”是本輪新型城鎮化建設的基本出發點。在通過戶籍政策改善農民社會福利的同時,改變城市低收入群眾生活質量,避免城市內部二元化,也是新型城鎮化的核心要務之一。而棚戶區改造,或將成為重要突破口。這既可以解決城市內部的二元結構,也能降低城鎮化的門檻。 日前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將加快棚戶區改造,今后5年再改造各類棚戶區1000萬戶,其中今年改造304萬戶。專家認為,從棚戶區改造入手,把錢用在“刀刃”上,可以提升城鎮化質量,不僅可以解決城市困難群體住房問題,更有助于破解城市內部二元結構難題,實現健康、平衡、可持續的城鎮化發展。(完)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7-09]專家:提防被誤讀的城鎮化帶來中國式金融危機
- [ 07-08]提高城鎮化質量需要五大突破
- [ 07-08]住建部專家 城鎮化致中國房價30年內將持續上漲
- [ 07-08]城鎮化水平不能以數字“論英雄”
- [ 07-08]如何紓解“拆遷暴富”之痛
- [ 07-06]2億城鎮常住人口無城市戶籍 難享同等社會福利
- [ 07-05]中國城市戶籍人口不足35% 專家提醒警惕偽城鎮化
- [ 07-05]2013年樓市十大關鍵詞 城鎮化、新國五條等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