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王”輪番上場 地方債重壓下“賣地”能撐多久
www.fjsen.com?2013-07-16 10:27? 孟曉蘇?來源:國際金融報 我來說兩句
話題二 能否撐起地方債 土地資源有限、國家宏觀調控不放松,土地財政將逐漸退出舞臺。轉變地方政府對土地財政的依賴還在于轉變頂層制度設計 據財政部公布的數據,今年第一季度房地產交易帶動地方財政收入增速明顯,收入達到17428億元,同比增長13.7%,但同期的中央財政收入14606億元,同比則下降0.2%。 而據報道,“2010年底,政府性債務大約有40%要靠土地收益來償還,而現在,部分地區這一比例已經超過一半,地方政府債務償還高度依賴于土地收益;與此同時,土地出讓收入增幅在下降,部分地方政府的土地收入越來越不能滿足償債需求,償債壓力正進一步加大。” 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近日更是直言,土地財政是“當前沖擊我們金融體系安全的一個核心問題”。他具體解釋,銀行現在有自己的風險管理體制,但是必須要看系統風險,“系統風險來自于哪里?來自于整個實體經濟。當前實體經濟最大的風險就是土地財政的風險”。 那么,在清晰可見的地方債重壓面前,中國的土地財政還能支撐多久? 孟曉蘇:首先,還是要客觀地看待地方債問題。地方債是最近四、五年形成的,資金主要用于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形成了大量的良性資產,改變了一些地方一窮二白的狀況。我們要看到地方債產生的合理性。同時,地方債修建的基礎設施,有一些配套的設施沒有跟上,這個時候如果上樓撤梯,基礎設施建設就難以推進,造成資源浪費,因此原有的基建還不能停。在債務壓力加劇,土地財政收入下滑的狀況下,必須尋找新的出路。顯然,一次性的土地財政是不可持續的,也無法滿足。 郭凡禮:土地財政難以有持續性,這與地方政府出賣土地的模式有很大的關系,一次性長期合同,當期受益,后續無望,對地方經濟后續發展缺乏有效支撐。土地資源有限、國家宏觀調控不放松,土地財政將逐漸退出舞臺。轉變地方政府對土地財政的依賴還在于轉變頂層制度設計,改變對地方政府政績考核方式等來促進地方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崔新生:地方債根本不會對土地財政構成壓力。首先,在實業、制造業低迷的情況下,地方政府的收入來源只能限于土地出讓金等所謂土地財政的收益,及外部的招商引資。這種情況短期內難以改變,且地方政府的執政思維也不會完全改變。其次,中國地方債根本不會構成太大威脅,因為投資的主體——中央政府的信用評級完全能得到保證。即便最終地方政府真的出現了破產,也留有“豁免”這條后路。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7-11]開發商缺錢 多地“地王”被收回
- [ 07-10]“地王”頻頻被收回 開發商缺錢還是地方政府動狠?
- [ 07-07]南京國土局收回56億地王 稱系公共利益需要
- [ 07-05]樓市觀察:房價不一定隨地價共舞 地市滯后房市
- [ 07-03]多地樓市迎來年中熱潮 房價漲幅會否逆勢收緊?
- [ 06-30]“地王”輪番上場 誰來摁住地價穩住房價?
- [ 06-22]雅戈爾退出杭州“地王” 為此提損4.8億合同定金
- [ 12-27]上海地王刷新總價紀錄 地王進入井噴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