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百余日“遠征”“蛟龍”號中秋節返回江陰
www.fjnet.cn?2013-09-19 18:39? 余曉潔?來源:新華網 我來說兩句
新華網“向陽紅09”船9月19日電(記者余曉潔)母船“向陽紅09”搭載我國“蛟龍”號載人潛水器圓滿完成歷時百余日的長途科考后,于19日中秋佳節抵達江蘇江陰蘇南國際碼頭。 ——“回家嘍!”“中秋快樂!” ——“歡迎回家!”“過節好!” 10點30分,“向陽紅09”船徐徐靠泊,科考人員和接船人員揮臂高喊,互致節日問候。 2013年試驗性應用航次是“蛟龍”歷時最長的一次“遠征”。6月上旬起航至今,來自20多家單位的120多名科考隊員在“向陽紅09”船上送走端午,迎來金秋。2013年三分之一的時間里,他們在南海蛟龍冷泉區、蛟龍海山區,東北太平洋多金屬結核勘探合同區和西北太平洋采薇海山、采杞海山區,開展了3個航段21個潛次的下潛作業和38個站位的常規調查。 航次現場指揮部在驗收會上向國家海洋局副局長王飛和中國大洋協會秘書長金建才等匯報了航次成果。 現場總指揮劉峰表示,本航次全面驗證了“蛟龍”號超短基線、長基線兩套定位系統的性能;在南海觀察到活的冷泉-貽貝生物群落和碳酸鹽巖;驗證了我國多金屬結核合同區巨型底棲生物具有地理分布較廣的特點;對深海洼地、海丘和基巖出露等不同地形特征的海底進行了結核覆蓋率精細調查;發現了采薇海山東西兩側巨型底棲生物分布差異性;獲得了大量的地質、生物樣品和高清觀察資料;進一步檢驗、完善了“蛟龍”號的作業能力;培養了業務化運行的專業人才隊伍。 本航次中,10名中國科學家乘“龍”下潛開展科學考察,從海底世界帶回了珊瑚、海參、海葵等71種共390只生物、161枚結核、8塊結殼、32塊巖石和180公斤沉積物等樣品,實現了“蛟龍”號從海試走向科學應用的跨越。 2012年夏,“蛟龍”號在馬里亞納海溝下潛至7062米,標志著我國具備了載人到達全球99.8%以上的海底進行作業的能力。 “沖擊深度的海試和搭載科學家的應用性下潛非常不同。海試多選擇平坦的海底,應用性下潛要根據科學需求,駕駛‘蛟龍’在各種復雜地形甚至懸崖峭壁間航行、爬坡和作業。科學家在身邊,我們獲取深海樣品也更有針對性。”潛航員唐嘉陵說。 “蛟龍”號將于明天回到它誕生的地方——中船重工702所,進行全面檢修和維護。母船“向陽紅09”預計23日回到青島母港,全航程113天共計16505海里。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9-08]中國女科學家首次乘“龍”下大洋
- [ 09-04]“蛟龍”號完成第三航段首次載人下潛
- [ 09-04]“蛟龍”號在采薇海山爬坡 采集回多種樣本
- [ 09-02]“蛟龍”將勘探西北太平洋富鈷結殼區
- [ 08-19]人民日報:“大海洋”呼喚大氣魄
- [ 08-18]蛟龍號載人潛水器圓滿完成東北太平洋考察
- [ 08-16]“蛟龍”下潛考察太平洋一處“自然保護區”
- [ 08-14]“蛟龍”號在海底爬山 帶來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