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大海洋”呼喚大氣魄
www.fjnet.cn?2013-08-19 09:48? ?來源:人民日報 我來說兩句
蛟龍號載人潛水器正游弋在太平洋5000多米深海海底,為中國在這片國際海底礦區的開采當探路先鋒,深海科學能力從基礎性研究向應用逐步拓展;中國海警隊伍的出現,結束了多年來海上執法“九龍治海”的局面;俯瞰1.8萬公里長的大陸海岸線,全部11個沿海省市區已規劃海洋開發戰略,海洋開發和利用正進入歷史新階段…… 無論是海洋經濟、科技、生態,還是海洋權益維護、國際海底資源開發等各方面,中國海洋事業總體上進入了歷史上最好的發展時期。而以新的國家海洋局和中國海警成立為契機,中國的“大海洋”格局正呼之欲出:“堅持走依海富國、以海強國、人海和諧、合作共贏的發展道路,通過和平、發展、合作、共贏方式,扎實推進海洋強國建設”。 “大海洋”符合歷史趨勢。21世紀被稱為海洋世紀,當前全球已進入了大規模開發利用海洋的時期。因此,“海洋在國家經濟發展格局和對外開放中的作用更加重要,在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中的地位更加突出,在國家生態文明建設中的角色更加顯著,在國際政治、經濟、軍事、科技競爭中的戰略地位也明顯上升”。 “大海洋”有現實基礎。2012年中國海洋生產總值超過5萬億元,接近國內生產總值10%。作為海洋大國,中國擁有廣泛的海洋戰略利益,建設海洋強國已有堅實基礎,如今要做的,就是著眼于發展全局,堅持陸海統籌,不讓海洋的發展落后于陸上。 “大海洋”也與人們的科學認識高度吻合,并由此獲得高度的重視:新設立了高層次議事協調機構國家海洋委員會,新的海洋主管部門與各海上相關部門之間厘清了各自職責,初步建立了合作共享機制。 同時,與“大海洋”的大格局相匹配,需要一種大胸懷,呼喚一種大氣魄,以改變當前海洋領域整體給人的散、弱、小,和較為封閉的傳統形象,甚至對海洋主管部門“小馬拉大車”的過往看法。目前,海洋經濟正努力向質量效益型轉變,海洋戰略性新興產業尚處于培育階段,海洋生態環境仍面臨惡化威脅,無序的圍填海造地現象依然存在。 以海洋科技為例,其進步和創新,有助于突破制約海洋經濟發展和海洋生態保護的瓶頸。近幾年來,海洋科技取得了不小的進步,但沒有像許多領域一樣出現一批創新引領型的重大突破,其中固然有歷史和基礎積累的原因,但與海洋科技領域缺乏一批聚焦型、引領型的國家重大項目,海洋科研力量散落各家,相對自我封閉,也都有關系。 蛟龍號如今是中國深海科學技術突破的重要標志和抓手,但它的驕人成就或者說是一枝獨秀式的標志性意義,實際折射出海洋科技的提升有巨大的空間,海洋高科技的發展離不開多單位乃至全國上下的大協作。 “大海洋”所需的大氣魄,意味著要更進一步打破部門間的利益壁壘,更加合理優化資源分配。區域海洋開發要服從宏觀布局和規劃,陸海之間在生態環境保護、污染治理方面要有“同吃一條魚”的意識。大氣魄,實際上考驗的是如何凝聚人心、形成合力的智慧。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8-18]蛟龍號載人潛水器圓滿完成東北太平洋考察
- [ 08-10]蛟龍號今晨載科學家下大洋 預計下潛深度5200米
- [ 07-23]“中國科學院科技創新年度巡展2013”開幕
- [ 07-03]蛟龍號首次海選女“船長” 嚴格程度堪比航天
- [ 06-20]“蛟龍”號搭載首位女“乘客”下潛探海
- [ 06-20]蛟龍號第55次下潛完成 拍攝到大量海底高清視像
- [ 06-17]揭秘蛟龍號7000米深潛:返航時母船舵機彈簧折斷
- [ 06-15]“蛟龍”再度深潛進行科研實戰 將轉戰三處海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