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忻州“8.28”假記者敲詐勒索案。8月,忻州市文化市場行政綜合執法大隊接到舉報,反映一自稱“聚焦中國法制網”記者的人以學校亂收費為由,向忻州市某中學敲詐10萬元,稱如不付錢就將稿件發布到網上。后經電話協商,金額降到7萬元。8月28日,假記者敲詐得手時被公安機關現場抓獲,當場繳獲其敲詐的現金7萬元和手機、相機、攝像機等作案工具。隨后公安干警又將另外兩名團伙抓獲。經查,該三人團伙以孫某某個人開設的“聚焦中國法制網”為幌子實施敲詐,三人對其敲詐勒索行為供認不諱。目前,案件正移交檢察院審理起訴。 江西鄱陽“8.23”假記者敲詐勒索案。8月23日,上饒市鄱陽縣“掃黃打非”辦公室根據群眾舉報線索,協調公安部門查獲一起謝某敲詐勒索案。經查,2011年以來,謝某以中國與海外畫報社記者身份,在鄱陽縣非法采編、發行非法雜志《中國與海外》活動。采取拉廣告和媒體曝光等方式收取現金2.8萬多元,并向鄱陽縣機關、企事業單位發行《中國與海外》雜志180本。目前,案件正由公安機關深入偵辦。 江蘇徐州“8.19”系列假記者敲詐勒索案。8月19日,徐州市公安機關成功偵破一起假記者自建網站敲詐勒索系列案件,打掉以仲某、樊某某、鞠某等人為首的4個犯罪團伙,抓獲犯罪嫌疑人16名,破獲涉及江蘇、安徽、山東等7個省27個市縣的網絡敲詐勒索案件120余起,涉案金額300余萬元,私自設立的“今日焦點網”等11個網站被依法查處。經初步查明,這4個犯罪團伙均是利用自建或租用的網站,假冒記者身份,先在網站發帖或將擬發的帖文傳真給被敲詐對象,以要求核稿為名向政府、企業和個人敲詐勒索。目前,案件正由檢察機關審理起訴。 陜西咸陽“8.13”新聞敲詐勒索案。8月13日,王某某(咸陽電視臺退休職工)、應某某(自稱《人民日報》海外版海外網采編人員)、韓某某(自稱《西安城市經濟導報》記者)3人以新聞采訪報道為名,向咸陽市彬縣某單位索要版面費。接到報案后,彬縣公安局以涉嫌敲詐勒索立案偵查,于8月16日至19日先后將3人抓獲歸案。經查,3人均沒有新聞采訪資質,為假記者,僅從2012年以來就在咸陽市、興平市等地敲詐勒索20余起,非法獲利40余萬元。目前,案件正由公安部門偵辦。 陜西渭南“8.15”網絡新聞敲詐勒索案。8月15日,根據渭南市臨渭區文化局執法大隊發現線索,該市公安機關立案查處了以鐘某某為首的網絡新聞敲詐勒索團伙,抓獲涉案嫌疑人7名。經查,鐘某某原為中國公民網陜西頻道總裁,先后發展70余名假記者,并以每證3600元的價格向他們出售假新聞記者證。2011年,中國公民網因屬非法網站被取締后,鐘某某隨即注冊了華夏民生網,任命張某某為華夏民生網陜西頻道總裁,授權其聘用社會閑散人員為該網站“記者”,并向20余人印發“新聞調查證”,指使上述人員在渭南、西安等地從事敲詐勒索活動。僅2012年7月至2013年8月,該團伙冒充記者通過尋找負面新聞,以媒體曝光敲詐基層單位、企業20余次,涉案金額5萬余元。目前,案件正由公安部門深入偵辦。 |
相關閱讀:
- [ 10-22]假記者變身“大V”敲詐百萬 網絡敲詐形成產業鏈
- [ 10-13]兩部門部署開展打擊非法報刊假記者行動
- [ 09-09]羊城晚報:警惕假記者與宣干聯手敲詐的現實土壤
- [ 09-09]假記者詐騙獲刑10年罰金10萬
- [ 08-19]假記者收訪民錢,涉嫌詐騙犯罪
- [ 08-19]假記者向訪民收錢 稱可“曝光”其訴求(圖)
- [ 02-20]新聞出版總署:連云港假記者案系真假記者組團敲詐
- [ 12-28]明知是敲詐但不敢得罪 鄉鎮干部遭遇假記者之困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