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hao土豪”有望攜手“Dama大媽”以單詞形式收錄進《牛津英語詞典》,這則消息引起了廣泛的討論和關注。據相關數據統計,目前《牛津英語詞典》中有二百余個包含中文淵源的詞匯。事實上,在日常生活中,許多漢語借詞已經在英語詞匯系統中占據了一席之地,成為其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種類繁多的漢語借詞 “ganbu(干部)、guanxi(關系)等詞多年以前就正式進入了《牛津英語詞典》;tofu(豆腐)、Peking duck(北京烤鴨)、chow mein(炒面)已進入了外國人的日常生活用語;cheng-guan(城管)、dia(嗲)等詞也在英語中產生了一定影響。”南開大學漢語言文化學院的冉啟斌副教授介紹說。 實際上,英語中各類漢語借詞不斷涌現。代表中國歷史文化的詞語,如:Confucius(孔子)、Laozi(老子)、Tao(道/道教)、Tao Te Ching(《道德經》)、feng shui(風水)、Mandarin(官話)……這些詞語已經進入到英語的日常詞匯中。文體娛樂方面:“kongfu(功夫)、Tai Chi(太極)”等詞更是隨著中國功夫電影的傳播而廣為人知。政治經濟方面:“lianghui(兩會)”一詞,是由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最早帶頭使用,漸漸地,這個詞逐漸成為了各大國際媒體的通用詞匯;我國的貨幣單位jiao(角)和yuan(元)也已被收入英語詞典,有趣的是, yuan這個詞在英語中又經歷了詞義范圍擴大的過程,現在,yuan還可以用來泛指錢(money)。 漢語詞語的“英化”過程 其實,漢語詞語進入英語詞匯系統,或多或少地都需要經過一定的“英化”改造。改造方式有音譯、意譯、音意合譯和音譯加詞綴。例如,漢語拼音“太空”(taikong)和希臘詞“nautēs”(航行者)組成英語單詞taikonaut(太空人),主要用來指中國航天員,現已收錄牛津詞典中。而最先由海外華人創造的中式英語“long time no see”(好久不見),采用了直譯的方式,如今這個詞已經成了英美國家里不少人打招呼的常用語。 同時,漢語詞匯進入權威英語詞典也需要經過一定的審核。“所有詞語被收錄于詞典之中時,都要考慮它的通用程度和使用頻率。”牛津大學出版社雙語詞典項目經理朱莉·克里曼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將外來詞加入詞典的時候,通常要考慮多種因素。“形象化地說,就是要看母語為英語的人能否十分自然地去使用這些詞匯,‘外來語’的感覺是否在逐漸弱化。如果一個詞被媒體廣泛使用,而不僅僅是出現在某篇報道之中,我們肯定會考慮收錄它。另外,將漢語詞匯納入英語詞典時,還需要考慮這些詞語的直觀程度,像‘guanxi(關系)’、‘hukou(戶口)’這樣的詞語在我們看來就挺直觀的。” 如今,越來越多的漢語流行詞匯有望被收錄在英語詞典之中。像maotai(茅臺)、Peking opera(京劇)……這些詞語在母語為漢語的群體中有著相當的影響力,那么,它們“出口”后,在英語中也能有那么大的影響力嗎?這還有待進一步的觀察。 漢語成英語新詞最大來源 總部設在美國得克薩斯州的“全球語言監督機構” 發布報告稱,自1994年以來加入英語的新詞匯中,“中文借用詞”數量獨占鰲頭,以5%-20%的比例超過任何其他語言來源。該機構主席帕亞克表示:“令人驚訝的是,由于中國經濟增長的影響,中文對國際英語的沖擊比英語國家還大。” 華中師范大學語言與語言教育研究中心姚雙云教授認為,產生這一現象主要有3個原因。第一,英語開放度高,包容性強,借詞龐雜;第二,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和文化交流的日益頻繁,必然推動各種語言間的詞語借用;第三,漢語國際地位日益提高,對英語的影響力日益增強,這也是最重要的一點。歸根到底,漢語詞匯的大量“出口”,其深層原因是中國在全球影響力的提升和關注度的提高。 中山大學周海中教授認為,以漢語為來源的英語詞語是漢英兩種語言接觸的必然產物,也是中西文化融合的必然結果;隨著中華民族與英語民族的交流交往日益頻繁,來自漢語的英語詞語及表達方式必然會越來越多。 目前,國內的漢語言學界對于來自英語或其他語言的借詞研究頗多,而對于漢語詞匯的輸出現象研究較少。近年來,國人中文母語意識的提升,席卷全球的“漢語熱”,網絡上來自中國的各種新聞熱點,都在提醒著我們,應該開始更多地關注和探討漢語詞匯輸出這個文化現象了。于國寧 鏈接: 已錄入英語詞典的部分漢語借詞 Guanxi 關系 Taikonaut 中國宇航員 Goji 枸杞 jiaozi 餃子 Shaolin 少林寺 Qigong 氣功 wushu 武術 potsticker 鍋貼,煎餃 Wing Chun 詠春拳 kung fu/ kong fu 功夫 Shanghainese 上海(人)的 Pinyin 拼音 Maotai 茅臺 Renminbi 人民幣 Heongsam 旗袍 Chinglish 中國式英語 yuan hsiao 元宵 pekin duck 北京烤鴨 yangko 秧歌 putonghua 普通話 dimsum 點心 pao-tzu 包子 Maotai 茅臺酒 Ganbei 干杯 tsu 字 Wen-yen 文言 wonton 餛飩 pai-hua 白話文 |
相關閱讀:
- [ 11-26]臺灣詩人痖弦獲頒第四屆中坤詩歌獎
- [ 11-21]外國學生:我們的中國夢在路上 要一步步實現它
- [ 11-13]人大回應“漢語課變選修課”:尊重學生個體差異
- [ 11-13]人大回應漢語改選修質疑:不等于弱化母語教育
- [ 11-11]人民大學將漢語設為選修課引網友熱議
- [ 11-11]首份中日韓三國共同常用漢字表完成 含808個漢字
- [ 11-11]學科爭議 本質是課程結構設置
- [ 11-05]首份《中日韓常用漢字表》完成 三國通用808個漢字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