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宜昌12月22日電 (向陽)“生態調度是當前大型河流和水庫生態恢復的一項重要舉措,三峽工程自運行以來,采取了一系列水庫生態調度措施,效果十分顯著。”20日在三峽傳媒公司主辦的三峽工程與生態環境研討會上,三峽大學副教授紀道斌如是說。 紀道斌認為,三峽水庫在生態調度方面的效益和成果,主要體現在促進四大家魚繁殖、枯水期補水、減少泥沙淤積和抵御咸潮入侵等方面。 在四大家魚產卵期,三峽水庫通過實施科學調度,產生持續上漲的洪峰過程,促進四大家魚產卵繁殖。2011年,首次開展了針對四大家魚自然繁殖的生態調度。2012年,實施了兩次生態調度試驗,兩調度過程中均發現了四大家魚的自然繁殖現象。 每年冬春兩季是長江枯水期,三峽水庫通過啟動補水調度,有效保障了長江中下游各省市工農業生產和居民生活用水,改善了通航條件。截至2012年,三峽水庫已連續6年為下游實施補水調度。從2008年至今,三峽水庫為長江中下游的補水總量近500億立方米,相當于兩個三峽防洪庫容。 針對泥沙淤積問題,三峽水庫采取“蓄清排渾”調度,汛期來沙較多時,在下游防洪承受能力范圍內降低三峽水庫水位運行,讓含沙量較大的洪水順利排到下游;汛后,水庫存蓄清水,保證發電和航運。蓄水10年來,三峽水庫年均入庫泥沙量較初步設計值減少六成以上,年均淤積沙量為論證階段預測值的42%,泥沙情況明顯好于預期。 此外,中國三峽集團采取了庫尾減淤調度,通過適時增加水庫下泄流量、加大庫尾河段水流速度,增大消落期庫尾走沙能力,減少泥沙對庫尾重慶江段的淤積。 紀道斌認為,改善長江口咸潮入侵,也是三峽水庫生態調度的一個重要成果。“長江口鹽水入侵是因潮汐活動引發的長期存在的自然現象,一般發生在枯季11月至次年4月。研究表明,三峽工程對改善長江口鹽水入侵情勢效果十分明顯。如果在枯水年適當提前蓄水,適當加大最枯月份下泄流量,可進一步增大三峽工程抵御咸潮入侵的作用。”(完) |
相關閱讀:
- [ 12-21]三峽大壩和葛洲壩間救助基地啟動改擴建
- [ 12-17]六人結伙在三峽庫區盜掘古墓 十年之后被追刑責
- [ 12-16]三峽庫區巴東縣發生5.1級地震 三峽樞紐運行正常
- [ 12-15]三峽逐夢記——寫在三峽工程興建20年之際
- [ 12-15]三峽工程八大焦點問題透視
- [ 12-15]三峽工程在爭議中平穩運行10年
- [ 12-15]三峽累計發電突破7000億千瓦時 相當少用3億噸標準煤
- [ 12-07]三峽船閘年通過量再破億噸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