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9日,2013年兩院院士增選塵埃落定,104位新院士名單公布。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改革院士遴選和管理體制,實行院士退休和退出制度。現行的院士制度存在哪些問題?怎樣改革才能讓院士真正回歸榮譽稱號? 真正實現被動推薦 院士是我國科學技術和工程科技的最高學術榮譽稱號,每兩年一次的兩院院士增選,直接關系到院士群體的學術和社會聲譽。 由于社會上對院士的過度追捧,在院士評選中,越來越多出現“運作”的情況。中科院學部科學道德建設委員會主任許智宏院士就曾明確表示,候選人應始終處于被動狀態。但是事實上,在我國,部委、地方、學會、單位等都可以推薦院士候選人,這就難免帶來行政干預。而且我國是被推薦人自己提供材料,不可能完全做到被動。 中科院院長白春禮表示,中科院將進一步優化推薦渠道,強化推薦者的責任,真正實現候選人的被動推薦。 打破院士“終身制” 在院士制度改革中,終結院士“終身制”,推進院士的退出和退休成為各方熱議的話題。 兩院章程都規定了院士退出機制,比如中科院規定當院士的個人行為違背院士標準,有不少于5名院士書面提議,要求撤銷其院士稱號時,由其所在學部常務委員會受理并審議后,通過本學部全體院士投票表決,可做出撤銷其院士稱號的決定。但實際上這樣的案例極少。 什么樣的院士該退出?如何退出?這是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定調后,院士制度改革真正破冰繞不開的問題。 目前,我國的院士年齡主要集中于70至89歲,在很多人眼里這個年齡段大多數人已過了科研創造高峰,所以院士隊伍年輕化也是與時俱進。中國工程院秦伯益院士開風氣之先,自己申請,并于2005年獲準退休。今年80歲的工程院院士沈國舫申請退休。不料所在學校以“你是我們學校的旗幟”為由婉拒。 核心是去利益化 在我國,一旦當選院士,所在單位和地方政府都會提供各種額外待遇和權力,比如增加津貼、參與重大決策、優先出版著作等,其政治待遇和工作待遇迅速提升,調動各種社會資源的機會大大增加。 對院士所在單位來說,擁有一個院士幾乎意味著一個聚寶盆。就在今年,武漢市還出臺規定,出一位院士將重獎千萬元,惹來不少爭議。相比之下,很多國家院士終身擁有的只是一種榮譽,至于特權待遇,可能只是所在單位的一個永久免費車位。 “中國院士制度改革的核心問題是去利益化,取消一系列與院士頭銜對應的權力和利益,讓院士回歸學術頭銜和學術榮譽。”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指出。 “我希望大家不要過分突出院士這個頭銜。”今年新當選的中科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施一公說,“今后無論在什么場合,我都希望大家繼續稱我為教授,而不是院士。在參與科研項目評審時,我也希望同等條件下優先把機會給年輕人。” (據新華社北京12月19日電) |
相關閱讀:
- [ 12-20]兩院院士新增104人 “話題教授”施一公當選院士
- [ 12-20]專家支招院士制度改革:取消副部待遇不許兼實職
- [ 12-20]104名新當選院士平均年齡55歲 多數高管高官落選
- [ 12-20]院士制度怎么改:遴選排除干擾 建立退出機制
- [ 12-19]打破“終身制” 院士制度期待在改革中完善
- [ 12-19]工程院贈新院士八條箴言:精力用在“刀刃”上
- [ 12-18]婦產科醫生:老百姓寧可信鄰居的 也不信院士的
- [ 12-07]院士談建筑師社會責任:探索中國特色建筑創作道路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