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上海1月1日電(記者潘清桑彤)剛剛過去的2013年,種種不確定性因素的困擾,好似一場散不開的迷霧,糾纏著震蕩的中國股市。 邁入2014年,中國股民期盼基本面改善、資金面放松,政策合理引導、市場情緒有效修復,A股能驅散霧霾,迎來艷陽。 基本面資金面仍需歷經考驗 2013年A股年線震蕩收陰,與宏觀經濟復蘇遇阻不無關系。展望2014年,轉型大背景下,A股基本面以及市場情緒仍需歷經考驗。 南方基金首席策略分析師楊德龍表示,中國經濟正處于向創新驅動發展的“切換期”,2014年的經濟增速或仍將保持2013年的水平?!胺从吃谫Y本市場上,A股出現大牛市并不太現實?!?/p> 作為影響股市的另一大外部因素,資金面同樣考驗著A股的承受力。 2013年年中和歲末“錢荒”反復來襲,屢屢對A股形成重創。而在海通證券看來,利率仍將是2014年A股難以繞過的“一道坎”。 “在偏緊的貨幣政策背景下,資金繼續緊張,利率上升最終從債市傳導到回購利率、貼現利率等。如果疊加通脹階段性偏高及美聯儲退出量化寬松,資金利率階段性全線上升風險將再度暴露,從而令股市出現一波‘殺估值式’的下跌。”海通證券策略核心分析師荀玉根說。 考驗或許是嚴峻的。不過,這并不意味著基本面和資金面難以為新一年的A股提供支撐。 一方面,結構轉型將為中國經濟帶來“更有質量的增長”。另一方面,經歷了2013年的加速推進之后,利率市場化只剩下存款利率上限這“臨門一腳”。而美國、日本等成熟市場的利率市場化經驗均表明,資金價格完成壓力釋放后,股市估值將會迎來趨勢性抬升。 改革轉型漸成新“核心變量” 2013年GDP的起落屢屢觸動股指,不過相關研究數據顯示,股市對經濟指標的敏感度已經明顯降低。 與此同時,在創業板指數創造驚人漲幅的同時,對全面改革的預期和新一輪改革方案的亮相,也頻頻牽動著A股的“神經”。 種種跡象表明,改革轉型正逐步取代周期波動,成為股市新的“核心變量”。2014年,這一趨勢將毫無懸念地延續。 荀玉根表示,改革轉型已經成為當今中國社會和經濟發展的最大特征。在這一背景下,A股布局應關注改革激發活力的舊行業,以及符合時代潮流的新經濟。 “舊行業”和“新經濟”都蘊藏著誘人投資機會,已經成為諸多投資機構的共識。 楊德龍表示,一些符合改革預期且具備真實成長性的個股,2014年仍將受到市場的關注。土地流轉、國企改革、上海自貿區等受益于改革政策的板塊,也會伴隨配套措施的出臺而進一步活躍。 此外,藍籌股中的非周期和弱周期板塊,因為具備穩定盈利和低估值的優勢,也有望在2014年迎來反彈。 作為2013年結構性行情的最大“贏家”,以創業板為代表的成長性投資在2014年依然為眾多機構看好。不過,“雞犬升天”式的集體飆升在新一年中難以再現,業績證偽后個股表現將顯著分化,已然成為市場的共識。 自我完善提供“內生動力” 在外部環境不斷變化的同時,中國股市本身也將在2014年迎來重大變革。從新股發行制度改革起步,到優先股制度試點,從強化中小投資者保護,到分紅、重組等各項規范的落實。諸多改革舉措帶來的自我完善,有望為A股提供“內生動力”。 經歷漫長“空窗期”后,IPO重啟意味著A股融資功能將在2014年新年伊始得到修復。首月至少50只新股發行,數百擬上市公司接踵而至。一向視擴容為“洪水猛獸”的A股,或難免遭遇從資金到心理的沖擊。 在中國股市加速“去行政化”過程中,短暫沖擊無法回避。但伴隨新一輪新股發行制度改革推進,伴隨核準制逐步向注冊制過渡,更加理性的市場定價或能讓股民們樂于經歷這種“成長的煩惱”。 2013年歲末,國務院正式發布關于進一步加強資本市場中小投資者合法權益保護工作的意見。公眾投資者權益保護首次以重要政策性文件方式獲得全面表述,激勵A股應聲反彈。 “進入2014年之后,對于中小投資者權益的保護將從綱領性文件逐漸細化為多項實質性舉措。這無疑會加速市場信心的恢復?!比A鑫證券投資總監仇彥英說。 而在資本市場法律工作者宋一欣看來,在全社會形成保護公眾投資者的良好氛圍,不僅符合國際慣例,也將令公眾投資者得以真正享受到資本市場改革發展的紅利。 站在2014年的門檻上瞻望,在改革紅利不斷釋放、市場持續自我完善的背景下,中國股市迎來云開霧散,值得眾人期待。 |
相關閱讀:
- [ 12-24]中國版401K補血資本市場 年金入市將開啟中國牛市?
- [ 12-12]吳敬璉再論改革:要解決三大障礙
- [ 12-06]中國防范比特幣風險 易憲容:再玩下去都被“炒死”
- [ 12-05]中國正在建設18個自貿區 涉及31個國家和地區
- [ 11-26]管道泄漏爆炸事故定性 中石化A股市值蒸發233億
- [ 11-22]成都工投原董事長受審 辯稱借的錢想還對方不要
- [ 11-18]英國媒體持續關注三中全會 稱改變中國未來
- [ 11-16]中國股市“漲勢如虹” 投資者為政策細節振奮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