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結構亟待調整升級。我們一般用一二三次產業的比例、新興產業占比來衡量產業結構合理性,這是一個誤區。其實,產業競爭力的核心取決于產品附加值的高低。農業可以帶來高附加值,新興工業也可能是低附加值。雖然我國經濟體量已居世界第二,但產業結構呈矮化態勢,處于國際產業鏈的低端。2011年我國已有220種工業品的產量居全球第一,但基本是低端產品。“低科技含量、低附加值”這塊掛在我國制造業上的標簽,至今未能摘除。產業沒有朝陽產業和夕陽產業之分,附加值高低是決定產業發展的關鍵性因素。 我國進出口產品結構不盡合理。在出口產品中,中低科技含量產品比重較大。以2011年為例,61%的出口是中低附加值產品。這些產品比重過大,國家不僅要承擔出口退稅,還隱性承擔了社保、資源、環境等巨額成本。近年來,我國經濟進口依存度也在提高,特別是科技、資源的進口依存度日漸攀升。我國科技的對外依存度在50%以上,遠高于日本、美國的5%以下。比如,新能源汽車的核心材料、高檔數控機床的數控系統、集成電路芯片、汽車制造關鍵設備,長期依賴進口。資源的進口依存度也在提升。這種“兩頭在外”的結構加大了我國經濟的脆弱性。在理論與政策上,把“開放型經濟”等同于“外向型經濟”也是一個誤區,是導致我國外貿質量較低的重要原因。 區域產業同質化嚴重。這不僅表現在傳統產業上,一些新興產業也是如此。我國有300個城市發展光伏產業,其中1/3建立了光伏產業基地。主要問題就在于各地產業發展呈排浪式特征,區域間缺少分工合作,致使產業結構效率低下。 市場缺乏創新動力。創新是經濟升級的動力,而創新必須依賴市場主體。據統計,我國科技人員3800多萬人,研發人員320多萬人,均為全球第一。但企業研發人員過少,且缺乏科研投入積極性。我國企業研發投入占銷售收入不足1%,遠低于發達國家2.5%—4%的水平;大中型企業建立研發中心的僅為27.6%,其中不少還是部門“指定”而掛牌的。特別是我國商業模式創新更是鳳毛麟角。魚塘中一條魚死了,這是偶然事件;倘若多數魚死了,說明是水的問題。同理,企業普遍缺乏創新意愿,說明我國經濟環境、經濟體制和產業政策還存在較大的調整空間。 |
相關閱讀:
- [ 12-24]官員政績考評弱化GDP指標 專家建議引入多重指標
- [ 12-24]中國版401K補血資本市場 年金入市將開啟中國牛市?
- [ 12-24]不動產統一登記:另起爐灶?完善住建部數據?
- [ 12-10]專家:治污別光盯著鄰居,做好各自的事更重要
- [ 12-10]治霾:比“減法”更難做的是“加法”
- [ 12-10]城市礦產開發邁向產業化 專家吁盡快設游戲規則
- [ 12-05]謹防“捧殺”中國經濟
- [ 11-12]中國審計迎來跨國合作時代 涉氣候變化和反恐等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