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一些企業苦干精算 還不如“炒房”來錢快? 省人大代表呼吁切實減輕實體企業負擔,重振實體經濟 □本報記者 魏皓奮 早報訊 “溫州一家擁有1000多名工人的企業,苦干精算,一年利潤一百來萬,而企業老板的妻子在上海買10套房子,8年后獲利3000萬。實體經濟融資難、融資貴,稅負重、生產成本越來越高、利潤越來越少,經營越來越困難;與此同時,房地產業、金融業利潤豐厚?!?/p> 在兩會上,省人大代表、溫州管理科學研究院院長、溫州中小企業發展促進會會長周德文呼吁“重振實體經濟”。 柳市鎮規模以上企業 70%以上利潤 用于開發房地產 實業是經濟的基礎,只有實體經濟的發展才能真正增加社會財富。沒有實體經濟的發展,社會和諧穩定就缺少了基石。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需要實體經濟健康、穩定地持續發展。 然而,最近幾年,我國實體經濟“空心化”、資金脫“實”向“虛”現象嚴重。周德文代表以溫州為例,舉了一些例子:一些傳統優勢產業出現萎縮,制鞋業2003年有一定規模的達4000多家企業,如今降到3000家左右;緊固件行業,幾年時間也消失了1000多家企業;金屬打火機,鼎盛時有500多家企業,如今只剩下幾十家了…… “溫州民間資本豐富,但大多游離實業之外;還有相當多的實體企業也出現‘離制造業’傾向。有一項調查材料顯示,‘低壓電器之都’柳市鎮規模以上企業70%以上利潤不再投資本地產業,而是用于開發房地產;有些老板把企業作為融資平臺,拿信貸資金去炒房、炒地皮。類似情況,在浙江和全國各地都存在。” 產生實體經濟“空心化”、資本脫“實”向“虛”問題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勞動力價格和原材料價格不斷上升,融資難、融資貴,稅負重、生產成本越來越高、實體經濟的利潤越來越少,經營越來越困難,部分行業發生大面積虧損,一些企業不得不減產、停產甚至倒閉。 |
相關閱讀:
- [ 01-06]任達華談買房訣竅:不炒房,只買市中心(圖)
- [ 08-05]“隱居”大理的夢想與現實 炒房團已攻入古城
- [ 07-07]宛平辦事處原主任貪2000萬獲死緩 潛逃期間匿名炒房
- [ 07-07]北京一辦事處原主任貪腐3000萬 潛逃后炒房投資
- [ 07-05]地方不配合致住房信息聯網停滯 異地炒房難抑制
- [ 05-27]富爸爸炒房經:通過借貸買下房子來賺取租金
- [ 04-27]“全民炒房”扼殺經濟創新力
- [ 04-04]媒體曝光炒墓地如同炒房:八九萬買不到一平米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