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員:土地流轉要尊重農民意愿 由農民說了算
2014-02-24 06:46? 馮 華?來源:人民日報 責任編輯:陳瑋 李艷 |
分享到:
|
土地規模經營多大為適度 針對一些人提出的我國農村土地經營規模較小,發展現代農業重點是擴大土地經營規模的觀點,張紅宇說:“土地經營規模不是越大越好。人多地少是我國的基本國情,在現有生產條件和農村人口仍然很多的情況下,土地經營規模過大會影響土地產出率和農民就業,不利于農業增產和農民增收。” 那么,多大的規模為適度呢? 張紅宇說:“從我們調查情況看,以家庭為單位,以糧食生產為例,一年兩熟地區戶均耕種50—60畝,一年一熟地區100—120畝,各種資源配置效率最高,也適合現階段我國的國情和農情。”他表示,土地流轉和發展規模經營,途徑是多條的、形式是多樣的,要鼓勵土地在農戶間流轉、向種田能手集中,因此要繼續扶持普通農戶的生產發展,重點培育家庭農場等規模種養戶。對于農民合作社和農業企業發展土地規模經營,要充分考慮勞動成本、監督成本、管理效率等因素。 工商資本下鄉熱怎么看 近年來,工商資本下鄉越來越熱,大面積租賃和經營農戶承包地的情況越來越多,應如何看待這一現象? 張紅宇表示,工商企業進入農業,既要看到其在籌集資本、技術示范、市場營銷等方面的優勢和促進現代農業發展的引領作用,又要看到工商企業長時間、大面積租賃農戶承包地,存在用工成本高、管理效率低、擠占農民就業空間等諸多隱患。目前,工商企業直接租賃農戶承包地的比例還不高,但流轉面積增長的速度卻很快,2012年流轉入企業的土地面積比上年增長34%,2013年比上年又增長了40%。 因此,對工商企業進入農業既要鼓勵引導,又要加強監管。一方面,要鼓勵和引導工商企業重點從事農產品加工流通業和農業社會化服務,發展良種種苗繁育、高標準設施農業、規模化養殖等適合企業化經營的現代種養業,向農業輸入現代生產要素和經營模式。支持通過訂單農業、示范基地等方式帶動農戶和合作社發展規模經營,建立緊密的利益聯結機制。另一方面,要加強對工商企業租賃農戶承包地行為的監管,防止浪費農地資源、損害農民土地權益。一些地方通過建立工商企業流轉農業用地風險保障金等方式,防范承包農戶因受讓方違約或經營不善遭受損失,這樣的做法值得肯定。總之,工商資本進入農業要帶領農民,而不是代替農民。(記者馮 華) |
相關閱讀:
- [ 02-23]專家熱議土地改革難點與突破
- [ 02-23]評論稱地方患上土地依賴癥:沒土地談發展難想象
- [ 02-21]全國深化土地改革總體框架已明確
- [ 02-21]國土資源部:禁止隨意修改土地利用總體規劃
- [ 02-20]國土資源部:禁止隨意修改土地利用總體規劃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