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解讀:新“絲綢之路”充滿文化內涵
2014-03-13 14:00?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藍曉梅 黃曉夏 |
分享到:
|
(中國網事·銳話題·新絲綢之路之一)專家解讀:新“絲綢之路”充滿文化內涵 新華網北京3月13日新媒體專電(“中國網事”記者許曉青張崇防呂秋平)2000多年前,張騫出使西域后逐步形成的“絲綢之路”概念,在全國兩會期間以新面貌出現在人們面前。政府工作報告指出,抓緊規劃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 2013年,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出訪哈薩克斯坦、印度尼西亞時,先后提出了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戰略構想,強調相關各國要打造互利共贏的“利益共同體”和共同發展繁榮的“命運共同體”。 中國中東學會副會長、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外交政策研究所所長李偉建表示,“一帶一路”是我國外交領域的創新。新絲綢之路概念的提出,不僅表達了中國與世界持續開展經濟合作的意愿,而且具有包容性和文化內涵。 這位專家說,前不久一名科威特商人告訴他“很期待絲綢之路經濟帶延伸到家門口”,認為這樣的經濟合作,將帶來當地可持續的貿易機會,令城市更加繁榮。 外交部部長王毅8日在記者招待會上表示,絲綢之路精神的核心是和平、友好、開放和包容?!耙粠б宦贰钡闹骶€是經濟合作和人文交流,優先是互聯互通和貿易投資便利化。目的就是合作共贏,打造利益共同體。 全國政協委員、華東師范大學教授章義和認為,近年來中國與東南亞、中亞、西亞、東歐等地的經貿關系往來日趨熱絡、成熟,中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不僅輸出資金、技術和投資項目到這些國家和地區,也正在增進與各國各地區多層次多領域的溝通交流。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張蘊嶺說,外界不少人對我國的新絲綢之路構想不甚了解,很有必要進一步闡明我方意圖。 他說,西方國家崛起后往往搞海洋霸權,借助“船堅炮利”與他國強行貿易。中國和平發展后注重的是開拓海上自由貿易和文明交流的新機遇。 “絲路復興不是中國搞經濟擴張,更不是謀求海洋霸權,而是將各自優勢轉變成務實合作,實現互利共贏?!彼f。 一些代表委員還注意到,今年以來“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框架下的多領域跨國合作已起步。比如今年1月,哈密南-鄭州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投入運營,為今后我國參與打造亞洲區域“超級電網”、深化絲綢之路經濟帶框架下的跨國能源合作奠定了基礎。 長期從事南亞問題研究的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研究員趙干城認為,隨著中國經濟實力的崛起,新絲綢之路作為一個柔性概念,將有助于中國與周邊國家增進友好關系,是放眼長遠的外交戰略。 |
相關閱讀:
- [ 03-13]我們期待怎樣的民營銀行?來自兩會"民營銀行之問"
- [ 03-13]兩會授權發布:十二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在京閉幕
- [ 03-13]2014兩會圖片精粹
- [ 03-13]兩會吹響改革“集結號” 中國制定務實“路線圖”
- [ 03-13]兩會評論:三個“1億人”蘊含巨大內需潛力
- [ 03-13]兩會部長好聲音:“改革的號角已經吹響”
- [ 03-13]【圖刊】2014兩會圖片精粹
- [ 03-13]兩會評論:三個“1億人”蘊含巨大內需潛力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