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4月21日電(記者劉詩平、蘇雪燕)處置非法集資部際聯席會議辦公室21日表示,當前中國非法集資形勢依然嚴峻,非法集資手法花樣翻新。統計顯示,去年偵破非法集資案件3700余起,挽回經濟損失64億余元。 處置非法集資部際聯席會議辦公室主任劉張君在當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說,2013年發案數量、涉案金額、參與集資人數均超過以往常規年份的平均水平,新發案件多集中在中東部省份,并不斷向新的行業、領域蔓延。 劉張君說,當前,很多非融資性擔保公司、投資咨詢等中介機構公開“代人理財”大肆非法集資;許多小額貸款公司、私募股權投資等融資性機構超范圍經營涉嫌非法集資;一些農業專業合作社以入股分紅為誘餌吸收農民資金投資異地或放高利貸;網絡平臺打著“民間借貸”旗號非法集資風險也日見凸顯。 劉張君表示,2014年將繼續按照“打防并舉”“防治結合”思路,強化宣傳教育,強化預警防范,強化打早打小,強化大要案處置。 據介紹,處置非法集資部際聯席會議將組織各省(區、市)于5月集中開展打擊非法集資宣傳月活動,8月至10月開展涉嫌非法集資廣告資訊信息排查清理,大力推動重大、跨區域案件處置,全面推動防范、打擊和處置非法集資工作向縱深發展。 劉張君表示,目前,網絡平臺打著“民間借貸”的旗號非法集資風險凸顯。新開設的P2P借貸網站數量和貸款規模迅速飆升,有的已涉嫌非法集資,兌付危機、倒閉、卷款跑路現象屢有發生。 “P2P網絡借貸平臺作為一種新興金融業態,在鼓勵其創新發展的同時,有四點需要明確。”劉張君說,要明確平臺的中介性質;要明確平臺本身不得提供擔保;不得將歸集資金搞資金池;不得非法吸收公眾資金。 公安部經濟犯罪偵查局副局長韓浩表示,假借P2P名義非法集資是最近的一個非法集資典型手法,即套用互聯網金融創新概念,設立所謂P2P網絡借貸平臺,以高利為誘餌,采取虛構借款人及資金用途、發布虛假招標信息等手段吸收公眾資金,突然關閉網站或攜款潛逃。 |
相關閱讀:
- [ 04-19]浙江10家P2P網貸平臺涉嫌非法集資被查
- [ 04-15]專家:“非法集資”罪名取消民間融資空間 應取消
- [ 04-15]專家:以擅自公開發行證券罪取代“非法集資”罪
- [ 03-18]北京警方查處非法集資2億大案 辦案人稱案款難追
- [ 03-03]遼寧一房地產公司兩高管涉嫌非法集資被批捕
- [ 01-20]市人大代表以私人博物館為名 非法集資上億元
- [ 01-19]遼寧鐵嶺市人大代表全家涉非法集資上億元案件追蹤
- [ 01-06]沈桂林境外落網被押解回海南 涉嫌非法集資超10億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