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構建中國社會信用體系 在市場化改革深入推進的背景下,加速構建中國社會的信用體系刻不容緩 章政:北京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中國信用研究中心主任 王磊:中國工商行政管理學會副秘書長 田侃: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信用研究中心主任 平新喬:北京大學經濟學院學術委員會主席、教授 蘇明: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副所長 曹鳳岐: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教授、北京大學金融與證券研究中心主任 “2013年,中國的信用體系建設終于邁開了實質性的一步。”日前,在2014中國信用4·16高峰論壇上,北京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中國信用研究中心主任章政向《瞭望》新聞周刊表示。 在他看來,作出如此結論主要源于三個方面。 其一,2013年,國家發改委、人民銀行會同信用體系建設部際聯席會議成員單位,共同完成了《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規劃綱要(2014—2020年)》的編制工作,這是我國首個信用體系建設專項規劃。 其二,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了未來中國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兩個基本的長期任務:建立健全社會信用體系、建立健全全國基礎數據的統一平臺。 其三,2013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推動誠信體系建設,以政務誠信帶動商務誠信、社會誠信和司法誠信,從而明確了信用體系建設的重點領域。 但是,這樣的成績離現實的需要還有距離。 事實上,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體制、社會結構、利益關系的深刻變化,人們的誠信意識和誠信觀念遭遇了強烈的沖擊,許多違背誠信的現象逐步凸顯。 更為關鍵的是,十八屆三中全會進一步明確了市場化改革的方向。 “要使市場能夠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性作用,關鍵的一點是市場中的各個主體必須要有契約精神。”在章政看來,契約精神的核心就是信用。 因此,進一步加快中國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刻不容緩。為此,《瞭望》新聞周刊集結了論壇上多位權威人士的觀點,對相關問題進行探討。 |
相關閱讀:
- [ 03-09]王全書:誠信建設需要多角度著手 全方位推進
- [ 02-03]北京公租房將全市“大輪候” 老人殘疾人優先
- [ 01-30]構建全方位無死角的誠信體系
- [ 03-12]相信我,有多難?——代表委員呼吁加強誠信建設
- [ 03-12]“三歲看到老” 誠信需要從娃娃抓起--代表熱議“誠信建設”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