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推動構建共贏、互信、發展的新絲綢之路
2014-05-08 19:05? 趙宇、苗壯、陳濟朋、饒博?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唐麗萍 唐麗萍 |
分享到:
|
2013年9月4日,近10萬身著民族服裝的當地民眾興高采烈,載歌載舞,夾道歡迎來自東方的貴賓——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 “為了使歐亞各國經濟聯系更加緊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發展空間更加廣闊,我們可以用創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習近平在訪問中亞時發出倡議。 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專家趙晉平看來,“絲綢之路經濟帶”各國對中國高附加值產品的需求日益增加。不過,這些國家能源資源、公路鐵路、港口基礎設施等建設不足,而中國的產能、技術、資金很強。同時,中國內需提升很快,經濟正在轉型升級,可以拉動更多絲路國家出口,向其轉移產業資源。 2012年中國與“絲綢之路經濟帶”各國的貿易總額已達5500億美元。作為“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組成,東盟目前已躍居中國第三大貿易伙伴,雙邊貿易額占世界的13%……一個個數據背后是中國與絲路各國高速發展的歷歷成就。 “如果路網發達,物流高效,像東亞那樣的區域協作大鏈條有望形成”。趙晉平的解讀不只是展望,今天,巨變正在發生。 除了“渝新歐”,還有“鄭新歐”、“漢新歐”……今天,新絲路不僅成為交通更為迅捷、運輸更為高效的大通道,也正成為貨物更加豐富、貿易更加高端的傳送網。隨著加強道路建設和交通便利化談判的推進,從太平洋到波羅的海的運輸大通道將打通,中蒙俄通道、亞歐大陸橋、南疆鐵路、泛亞公路等等,連接東亞、西亞、南亞的交通路網有望逐步形成。 中國的汽配零件、太陽能板、消費電子、機械設備等“中國制造”、“中國智造”源源而出。同時,歐洲的機電產品、醫療設備,中西亞的礦產、農產品等則有望從這些線路上運回,再經成都、武漢等中西部各大城市對接中國大市場。 事實上,新絲路帶來的變化遠不止于此。這條路還正在成為資本匯聚更多、貨幣聯系更緊的“磁力帶”。 民以食為天。喜食番茄食品的中亞百姓餐桌上,近年來中國貨頻現。在中亞第一大國哈薩克斯坦,番茄制品市場占有率第一的是新疆的新康番茄制品廠,這讓公司董事長陳其鋼十分自豪。從1998年在阿拉木圖投資設廠,這片“紅色產業”已經累計創收6000多萬美元,帶動中國原材料出口近4000萬美元。 除了食品行業,絲路沿線的各類投資熱潮正在掀起。而在資本與產業集聚的背后,是貨幣的新天地。中國已與蒙古國、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等多國簽署貨幣互換協議。在與中國往來更密切的越南、泰國等“海上絲綢之路”國家,人民幣在民間已很常用。“如果各國在經貿中實現本幣兌換和結算,可大大降低流通成本,提高區域經濟循環的速度和質量,更好地實現互利共贏,”趙晉平說。 新絲路聯通亞歐大人文——使者的通牒已留存于典籍館藏。從人民的淵源到文化的互鑒,再到政府的合作,亞洲互尊互信的新格局正孕育而生…… 身著紫藍黃三色綢服的少女眼簾低垂,正揭下純白的面紗,既有中亞風情,又含東方氣質——在新疆國畫院,這幅油畫吸引人們駐足觀看。 |
相關閱讀:
- [ 03-27]新絲綢之路:兩大文明的再度交匯
- [ 03-13]專家解讀:新“絲綢之路”充滿文化內涵
- [ 12-19]“新絲綢之路”鑄就升級版“西部大開發”
- [ 11-28]中國“西進”更具雄心 “新絲綢之路”鋪到中歐
- [ 11-20]新疆首條高鐵鋪軌完工 為新絲綢之路提速升級
- [ 11-13]普京訪韓期間推動新“絲綢之路”計劃 覆蓋朝鮮
- [ 11-04]三中全會前瞻:長江經濟帶和新絲綢之路將成重點
- [ 01-20]鋪設光明、寬闊的新“絲綢之路”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