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話說滴滴、快的雙雙宣布停止對用戶補貼之后,打車軟件領域似乎已經風平浪靜。但所謂樹欲靜而風不止,近日,交通運輸部一紙《關于促進手機軟件召車等出租汽車電召服務有序發展的通知(征求意見稿)》,又將打車軟件推上了風口浪尖。 從禁止司機在非空載時間接受電召信息,到不許使用打車軟件在機場車站加塞兒,《征求意見稿》的內容林林總總,但最引人爭議的,卻要數將建立統一電召服務平臺。這份《征求意見稿》被外界看做是要“收編打車軟件”,甚至有網友戲稱,“補貼的幾十億白燒了”。 “內訌”休戰的電商雙雄,當真要迎來監管層的“收編”嗎? 記者注意到,《征求意見稿》的第一條提出要積極鼓勵支持各類出租汽車電召服務方式創新發展,第四條卻提出要建立統一電召服務平臺運轉,并且還要推送至統一車載終端。創新和統一,真的不矛盾嗎?對此,“快的打車”營銷副總裁李敏表示,自己也有這樣的疑惑。 李敏:從字面上來看,大多數人都會覺得很矛盾,因為如果你讓多種方式起來公平競爭,那統一平臺就是相違背的。 那按照《征求意見稿》的藍圖,未來的軟件打車得是啥樣兒呢?咱們可以想象一下,大概就是你手機上愛裝幾個軟件都隨便你,但司機那兒就一個類似車載導航一樣的終端,這樣一來,打車軟件的大部分責任就只剩收集召車信息了。不知道是該說句“英雄所見略同”還是怎么的,滴滴打車對于這個統一平臺,也表示了不同意見。 滴滴打車政府事務部總監趙思雯:手機對手機是我們這個手機電召快速發展的核心因素,到目前為止市場反應是很好的,統一車載終端這么一個遠景規劃其實有可能會扼殺技術創新。因為車載終端它畢竟是一個工業設備,其實司機用起來是不方便的,而且它的更新換代非常慢,很難達到手機對手機的服務質量。 而如果真的想要建立一個統一的平臺,進行統一的推送,整合各方信息是必要條件,打車軟件們能夠配合,將自己箱子底兒的電召數據拿出來與對手共享嗎? 快的打車公關經理葉耘:對于移動互聯網企業來講,數據是企業最核心的競爭力,因為數據都是企業通過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收集來的,包括企業對用戶的隱私也是有保護的責任的。所以即使要提交數據,也需要一個溝通的過程,哪些能夠提交,哪些不能提交,都需要大家好好坐下來溝通。 看來這兩家打車軟件巨頭對于《征求意見稿》真的都挺有意見的。畢竟這倆都是當事方,誰也不愿意沒事兒被管一管。那專家們站在旁觀的立場上,觀點又是如何呢? 對于兩家打車軟件巨頭一致反對的表態,電商行業觀察員魯振旺認為,可以理解。因為統一的電召服務平臺和統一終端一旦實行,就意味著過去兩家對司機資源的爭奪成果,化為烏有。 魯振旺:統一之后,他們在駕駛端的優勢就完全沒有了,大家都一樣了。這對于大的,尤其是已經掌握了優勢的打車軟件而言,是不利的。白砸了這么多錢。 事實上,所謂整合電召信息統一派單的建議,也并非首次。以北京為例,去年就曾經進行過96106電召平臺與打車軟件共享資源的嘗試。但由于當時96106采用的是GPS終端,司機并不能直接和乘客聯系,且沒有加價功能,因此短短幾個月,首批試點的軟件就遭遇全面淪陷。但魯振旺表示,如果終端設備設計合理,統一平臺還是有競爭力的。 魯振旺:終端設備的用戶體驗就不知道怎么樣了。應該來說這是個標準化的工作,只要會響、可以顯示手機號,周圍有多少車,在什么位置,設計研發難度并不大。對打車來說,是有好處的。因為原來你用滴滴、快的,覆蓋的司機都是有限的,因為這個市場被切割了。現在裝一個設備所有司機都用,那你找到司機的效率也是最高的。 交通運輸部管理干部學院教授張柱庭也表示,建立統一平臺有利于遏制打車軟件瘋狂擴張引發的亂象,比如搶單不遵守交通規則,挑三揀四接了單又拒載,再比如黑車涂個漆就冒充正規軍之類。 張柱庭:如果把握好干預度,不是設立新的許可,只是過濾這些問題,采用備案、編隊的辦法,我認為還是可行的 但怎么才算不過度干預呢?對此,國家發改委城市中心綜合交通院院長張國華表示,這對促進競爭,發揮市場作用,并沒有好處。 張國華:嘀嘀快嘀,這種通過移動互聯網的打車軟件,相當于是通過移動互聯網這個平臺,讓乘客和出租車之間建立了直接的關系,而不需要通過第三方,而我們原來傳統的包括電話叫車包括統一接警平臺,都是需要通過第三方介入,從這種服務的效率來說,這種直接聯系客服效率效益遠超過通過第三方的效率,政府應該在這里面發揮好一個作為監管者,職業人的角色,政府想發揮好監督作用引導作用,而不是要建立一個統一的技術平臺。 看的出來,各方對這個《意見稿》的意見還真是不少。交通運輸部表示,既然是征求意見階段,各種聲音可能都會有,反饋的信息也將會在政策落地的過程中,被充分考慮。據了解,征求意見時間截至6月10號,如果您有看法,也可以通過登錄交通運輸部網站等方式表達自己的觀點。記者劉祎辰 馮會玲 |
相關閱讀:
- [ 05-29]規范打車軟件應立足放活競爭
- [ 05-29]打車軟件統一管理要避免行政越權
- [ 05-29]交通部擬收編打車軟件引爭議:市場栽樹市長摘果?
- [ 05-29]打車軟件被“收編”:“看得見的手”往哪兒放?
- [ 05-29]規范打車軟件要避免限制競爭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