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以來,隨著國內首部以打拐主題的電視連續劇《寶貝兒回家》持續熱播,在網絡上引發了各類話題的熱烈討論。隨著劇情的深入,觀眾慢慢從一些“聲討人販”、“同情矢子家庭”的感性話題,轉為了理性思考:在我們總是一味譴責人販子喪盡天良或是責怪家長不小心之時,是不是也應該追究一下買子家庭的責任呢?
有一句網絡上很為流行的話,雖然不是特別合適,但是改過之后用在這里能夠說明一些問題:沒有買賣,就沒有傷害。的確,如果沒有人買被拐兒童,那人販子也就沒有了作案的必要??蓪τ谟行┘彝碚f,買孩子的確是沒有辦法中的辦法,究竟是否應該因此而量刑呢?
殘酷現實:買一個被拐孩子就打碎一個家庭 對于許多無法生育的家庭來說,領養一個孩子是傳宗接代唯一的辦法。可無奈現實很殘酷,據記者了解,在大多數城市的兒童福利院中,患有先天性疾病的孩子幾乎占到了七八成,孤兒院健康孩子多一些,但一般年齡都偏大,不適合撫養。一位兒童福利院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我們遇過很多,兩口子來看完一圈,覺得稍微有點問題的就不愿意領走了。不過咱也能理解,畢竟這種事情沒法說。一般身體非常健康的,很快就會被領養走的。” 在這種情況下,那些希望能領養一個孩子的父母只能走最后一條路:買孩子。有的時候明知道孩子是被拐賣來的,但為了能組成一個完整的家,他們也只能選擇這條路。如此一來,就給了那些人販子有了作案的動機,這樣也就形成了一個殘忍的事實:每一個買來孩子組成的新家庭,背后就有一個因丟失孩子破碎的家庭。
法律專家:人大代表呼吁重新立法 根據我國《刑法》第241條規定,“收買被拐賣的婦女、兒童的(無論是否知情),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但該條第6款同時規定,“收買被拐賣的婦女、兒童,按照被買婦女的意愿,不阻礙其返回原居住地的,對被買兒童沒有虐待行為,不阻礙對其進行解救的,可以不追究刑事責任”。 由于現如今的法律是這樣的規定,對于被拐兒童來說,一般他們年齡尚小,不具備表達意愿的能力,可能從那時就已經被隱瞞了身世。況且一旦被賣到離家很遠的地方,多年后等到一切都熟悉了,也不太能再要求去找親生父母,這樣就給打拐制造了許多的難度。 鑒于這樣的現狀,今年召開的全國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陜西省戲曲研究院藝術總監李梅建議李梅認為:“這在客觀上放任了一部分人通過非法交易的方式獲得兒童。”她建議,修改刑法,修訂“不追究刑事責任”的條款,在嚴厲打擊賣方市場的同時,從源頭上從嚴、從重打擊買方市場。 可她的觀點也是引來了爭議不斷,著名刑法學家高銘暄就曾在采訪中明確表達過,當初立法作出上述規定,是綜合考慮情、理、法的產物?!笆召I婦女兒童的一般都很窮,娶不到老婆或者想要男孩傳宗接代,不是弱勢群體就是歷史陋習的受害者,最初都沒有把他們當成犯罪人員,后來入罪了,但對他們處以重刑也不合適,立法者是考慮了情理和現實的?!睂τ诜ê颓橹g的定奪,依然是沒能能夠說清楚。
社會學家:寧買不收養背后是收養渠道不暢通 在今年4月破獲的一起特大拐賣兒童案件中,被控參與拐賣22起兒童案主犯譚永志法庭上不停強調“做好事”,他曾多次辯稱,“我是幫助別人解決需要”。這樣的說法當然站不住腳,但不免因此給買方施加了不小的輿論壓力。最終一審判決,為震懾、教育收買者,對張建霞等15名收買人,根據其犯罪情節,分別判處拘役兩個月等刑事處罰。 但比起渴望要一個孩子來傳宗接代的心理,這樣的量刑恐怕很難起到震懾的作用。買方的做法的確應該受到指責,畢竟如果沒有他們的需求,就沒有人販子作案的動機。但如果仔細想一想,從情的角度出發,這些買孩子的家庭也的確有著自己的難題。 有社會學家接受記者采訪時指出:在我國,現在合理合法的家庭想要收養這種孩子,門檻非常的高,很難。《收養法》規定收養人應當同時具備以下條件才能辦理收養手續:無子女;有撫養教育被收養人的能力;未患有在醫學上認為不應當收養子女的疾病;年滿三十周歲。具備條件者可以收養 1個14周歲以下的未成年人。另外,如是單身男性收養女孩,要求收養人與被收養人的年齡相差40歲以上。由于計劃生育政策等等這方面門檻太高,導致很多孩子被收養了也被很多外國人抱走了。公安部打拐辦主任陳士渠:確實需要暢通收養渠道,簡化收養程序,讓符合收養條件的家庭從民政部門合法收養的孩子,而不是從人販子手里收買兒童。
防止買賣:“曲線”救孩子 DNA派上大用場 既然對于被拐兒童的買方量刑方面暫時沒法有明確的答案,于情或是于理的確是個兩難的事情,那不妨可以從其他方面進行改善,同樣可以起到對人販子的打擊作用。 2009年以來,公安部啟用了“全國公安機關查找被拐賣/失蹤兒童信息系統”和“全國公安機關查找被拐賣/失蹤兒童DNA數據庫”,雖對破獲嬰幼兒拐賣案件提供了有力支撐,但是DNA信息通常是在兒童失蹤后,對家人進行采集,還無法有力防范嬰幼兒拐賣案件的發生。 “現在我們國家實行嚴格的戶籍管理,但是16歲以下的孩子由于成長變化快,還不能辦理身份證,所以我建議能逐步完善兒童身份信息?!崩蠲纷⒁獾?,在今年年初召開的陜西省兩會上,省政協委員、西北大學歷史學院副院長王新剛就曾建議,在新生兒上戶口時錄入指紋、采集DNA并全國聯網,以確保一旦兒童被拐賣后,通過人口搜索系統進行定位。由于DNA采集成本較高,她建議能先從被拐和拐入高發地區、社會兒童福利院等嘗試。
簡化收養程序 在我國,現在合理合法的家庭想要收養這種孩子,門檻非常的高,很難?!妒震B法》規定收養人應當同時具備以下條件才能辦理收養手續:無子女;有撫養教育被收養人的能力;未患有在醫學上認為不應當收養子女的疾病;年滿三十周歲。具備條件者可以收養 1個14周歲以下的未成年人。另外,如是單身男性收養女孩,要求收養人與被收養人的年齡相差40歲以上。由于計劃生育政策等等這方面門檻太高,導致很多孩子被收養了也被很多外國人抱走了。公安部打拐辦主任陳士渠建議稱:“需要暢通收養渠道,簡化收養程序,讓符合收養條件的家庭從民政部門合法收養的孩子,而不是從人販子手里收買兒童?!?/p> |
相關閱讀:
- [ 06-09]《寶貝兒回家》把觀眾虐成神經病了!看虐心電視劇要及時解毒
- [ 06-09]《寶貝兒回家》引發打拐熱潮 觀眾自制“防丟指南”宣戰人販
- [ 06-06]關于《寶貝兒回家》孩子悲劇發生:到底拷問誰?
- [ 06-06]看《寶貝兒回家》:忽視孩子精神需求 = 情感虐待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