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金融廣受市民青睞,市統計局昨天公布的一份調查顯示,近六成受訪者購買或使用過互聯網金融產品和服務,但這份調查同時顯示,受訪者最擔心消費者權益保護和資金安全。 年輕人和中高收入者是主要使用群體 盡管互聯網金融起步僅短短2年時間,但已滲透進居民的生活。這次調查顯示,59.3%的受訪者表示購買或使用過互聯網金融產品和服務。從年齡看,35歲以下受訪者中,近八成使用過互聯網金融,高出平均水平19個百分點。從個人收入水平看,月收入5000元以上的受訪者中,有80.7%使用過互聯網金融,高出平均水平21.4個百分點。年輕人和中高收入者是使用互聯網金融的主要群體。 近年來,第三方支付已經成為在互聯網上使用較多的支付工具。調查顯示,在購買或使用過互聯網金融產品受訪者中,有56.4%使用過第三方支付,17.8%購買過網絡理財產品,2.2%通過網絡小額貸款。受訪者普遍表示,第三方支付為買賣雙方資金提供便捷通道同時,解決商品安全問題,尤其是網上購物,已成為不可或缺的交易平臺。在55-70歲中老年受訪者中,使用過第三方支付的比重也達26.9%。不少受訪者表示將嘗試使用第三方支付。 受訪者普遍認為互聯網金融有優勢 在購買或使用過互聯網金融產品的受訪者中,有97.5%認為互聯網金融產品和服務與傳統銀行業務相比具有優勢,僅2.5%認為沒有優勢。有55.7%的受訪者認為互聯網金融產品流動性強,可隨時支取;55.5%認為繳費、充值等產品和服務內容較好地滿足了日常生活需要;47%認為網絡平臺交易方便快捷。 最關心權益保護和資金安全 當問及目前互聯網金融產品和服務存在哪些弊端和不足時(多選),在購買或使用過互聯網金融產品的受訪者中,有72.6%認為“尚無明確監管,用戶權益缺乏保障”,66.6%認為是“網上交易資金安全存在隱患”,57.7%認為是“互聯網金融機構的資金風險防控能力不足”。(記者 魯哲) |
相關閱讀:
- [ 06-10]互聯網金融風險防范亟須加強 立法監管皆需明確
- [ 05-23]保監會:險資投資關聯方股權不動產等須披露
- [ 05-14]經濟參考報:余額寶不該淪為替罪的羔羊
- [ 04-11]北京民政局:以房養老不是賣房養老
- [ 04-10]北京市民總資產83.8%是房子 超出全國近18%
- [ 03-26]國內數萬億金融債務將進入償付高峰期
- [ 03-18]央行密集出拳降溫互聯網金融 監管觀察期或已結束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