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查源邊治理 各地治霾計劃竟都跟北京差不多
2014-07-14 07:21:58? ?來源:經濟參考報 責任編輯:陳瑋 陳瑜輝 |
分享到:
|
記者近期在長三角地區調研了解到,目前長三角江蘇、浙江、安徽、上海三省一市在霧霾治理過程中,面臨著污染機理底數不清、監測數據來源多頭導致難以挖掘數據規律、科研各自為政導致人才利用率低下等問題,污染預報預警模型難以建立,大量監測數據難以成為對策依據。目前,三省一市均在邊查源邊治理,以時間節點倒逼目標任務,政策有效性難以評估。 邊查源邊治理政策有效性難評估 “時間緊、目標高、任務重。“我們不缺技術,缺的是時間研究對策。”長三角地區多位環保部門負責人受訪時表示。記者采訪了解到,目前,三省一市環保部門尚未完成污染源解析等基礎工作,在技術解決方案并不齊備情況下,先定目標后定方案,一邊查源一邊治理。 今年1月,長三角區域大氣污染防治協作小組成立;4月,相關行動計劃草案基本完成,明確了長三角三省一市大氣污染治理的六項重點工作。然而,多地環保部門負責人坦言,雖然“國十條“省十條“區域行動計劃”都已陸續出臺,但是這些計劃中列舉的各項手段措施究竟要花多少錢?現有經濟社會條件能否承受?一系列問題“心里沒數”。江蘇省環保廳大氣辦相關負責人楊浩明說:“根源是底數不清、機理不明,源解析和排污清單的研究工作并未完成。” 據浙江省環保廳污防處介紹,浙江省內已有杭州等城市開展了污染源解析工作,其他城市還在實施過程中。上海市環境監測中心2014年4月公布最新解析結果,上海市主要污染源來自工業和交通。但采樣時間為2012年至2013年,本年度數據仍不掌握。 江蘇省環保廳近日啟動了中美合作“大氣質量管理技術援助項目”,主要學習如何讓治理手段與治理效果相匹配的技術。楊浩明說:“大氣污染治理也必須考慮現有經濟社會條件是否能夠承受。”江蘇省環保監測中心主任張祥志認為,環保部門現在壓力大,短時間內要見效,政策有效性的評估做得不夠。 由于底數不清,各地治理目標和手段高度趨同。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副院長柴發合說,仔細分析各地出臺的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竟然都跟北京差不多。“這是很不理性的,只有科學制定政策才能以最小投入換來最大效果。” 江蘇省宏觀經濟研究院的研究發現,近年來我國推廣燃煤機組煙氣超低排放技術,提高天然氣使用比例,新能源應用比例顯著提升,但霧霾發生頻率和嚴重程度卻依然大幅提高。江蘇省宏觀經濟研究院院長顧為東說“在霧霾成因存在高度不確定的情況下,如何選擇和設計防控政策是大難題。” |
相關閱讀:
- [ 07-14]“村霸”之死折射基層治理灰色化
- [ 07-14]多地治霾計劃與北京相仿 邊查源邊治理有效性難估
- [ 07-14]“南霸天”再現,凸顯鄉村治理危機
- [ 07-14]社科院專家談紀檢改革:強化對腐敗和特權治理高壓
- [ 07-12]廈漳龍出臺治理九龍江舉措 把河口海區納入保護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