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部學者稱新常態經濟運行區間將長期保持7%以上
2014-08-28 07:53:34? ?來源:經濟參考報 責任編輯:陳瑋 陳瑜輝 |
分享到:
|
新常態下,中國經濟有望在7%以上的區間運行相當長的時期。 中國現階段在城鎮化和老齡化等演進特征面前,潛力、活力的釋放空間仍然清晰可見。比如中國的基礎設施,在前面若干輪的建設、升級換代、改造之后,現在還面臨著迫在眉睫的、進一步升級換代的要求。 在財政“結構性減稅”的事項上特別強調和實施了對于中小微企業的減稅支持,這既有利于鼓勵“草根”創業和民間資本釋放潛力、活力,又有助于增加就業、改善民生,雪中送炭。 習近平總書記在考察時首次提出“新常態”這一概念,最近一段時間以來,“新常態”一詞屢屢見諸各大媒體。日前,財政部財科所所長賈康在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和中國新供給經濟學50人論壇舉辦的“新供給2049戰略圓桌論壇”上就他所理解的新常態進行了解讀。 他認為,當前中國經濟正處于探底的過程,這個過程應與改革攻堅克難相結合,如果宏觀調控能夠和改革形成良性互動,中國經濟完全可以保持長期7%以上的經濟增長。他預測,2014年中國經濟增長將再次出現“前低后高”,全年7 .5%以上將是大概率事件。 新常態經濟運行區間將長時間保持在7%以上 賈康認為,習總書記明確表示“新常態”,其內涵的基本判斷是,我們面臨經濟運行狀態的一個階段性改變,即從原來的狀態需要轉變到一種新的相對穩定的常態上。 “我的理解,首先它對應的是學術界相關方面已經共同討論了一段時間的問題———中國潛在增長率很明顯要下一個臺階。總結三十多年來的經濟發展,我國年均GDP、人口指標代表的經濟運行態勢是9.8%左右,接近兩位數,而現在一般認為不可能再維持了,可能要降到另外一個區間。”賈康說。 當前,對于未來中國經濟運行區間并沒有一個基本共識。一些學者認為,如果處理得好,把一些需要做的事情基本做到位的話,中國還有望實現20年8%左右的增長潛力;另外一些學者則強烈表示不認同,認為現在7.5%的狀態還要繼續往下走,繼續跌到7%以下,甚至有人說再過幾年可能只能在5%—6%這個區間狀態。 對此,賈康認為,關于這個區間的具體量值,這幾年宏觀調控當局設定的年度值為7.5%和7.5%左右,應該就是大致對應著一個現在管理部門的判斷,也是今年有望實現的一個狀態。 賈康表示,可以把“新常態”概念下的當下表現認為是要完成一個以增長速度為代表的運行態勢的探底過程。在這個探底過程中面臨的現實狀態已經有“三期疊加”的說法。矛盾凸顯期、經濟運行的換擋期和前段擴張效應的消化期都是不可否定的。在這幾期疊加上,更應該關心的是加上一個“改革攻堅克難的推進期”。 “要把這個探底過程處理得盡可能符合把過去的狀態銜接到相對穩定的新常態上,能夠選擇的最關鍵變量就是制度供給變量。當然,這要伴隨著中國打造經濟‘升級版’的種種努力,落到穩增長、惠民生、調結構、促改革”上。 賈康認為,其中,“促改革”是非常值得看重的、可選擇的、要把文章做足的變量。 “如果把‘促改革’處理好,新常態演變過程的宏觀調控能夠和‘改革進行時’形成良性互動,現在7.5%左右增長區間可能還有一個完成探底的過程,但它應該能夠相對順利的‘趨穩’,趨穩以后再結合以上各種上行因素來對沖下行因素,完成一個‘蓄勢’的過程———‘趨穩’、‘蓄勢’之后,我們追求的是長期的次高增長速度。” 對于這個次高增長速度,賈康表示,雖然現在并沒有研究者可以得到一個很精確的、取得共識的判斷,但是有望在7%以上的區間運行相當長的時期。 他給出了自己做出上述判斷的根據: 中國現階段在城鎮化和老齡化等演進特征面前,潛力、活力的釋放空間仍然清晰可見。比如中國的基礎設施,在前面若干輪的建設、升級換代、改造之后,現在還面臨著迫在眉睫的、進一步升級換代的要求。 “我們可以稍微觀察一下高鐵這幾個月的表現,不光是過去所說的京滬線上‘一票難求’,其他主要線路也是大同小異,包括我前幾天體驗的從山西方向進京,票源高度緊張。這個局部短缺對應的就是我們可能進一步激發的產能利用、增長空間和釋放需求以后由供給回應形成的、支撐經濟相對高速增長的條件。” 賈康建議,未來應抓住這個最值得爭取的前景,通過“趨穩”、“蓄勢”進入長期次高增長速度狀態,把“新常態”和應該調動的“新動力”,還有“新供給”,有機地結合好。 |
相關閱讀:
- [ 08-25]財政部:今年后幾月將擇機在港發行120億元人民幣國債
- [ 08-25]財政部:逐步將文化服務行業納入“營改增”試點
- [ 08-15]保監會急召八險企進京 稅延養老方案將遞財政部
- [ 08-10]財政部今面向個人發行400億儲蓄國債 利率最高5.41%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