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評:北約“復活”雷聲大雨點小
2014-09-07 17:29:46?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陳曦 陳曦 |
分享到:
|
日前在英國威爾士閉幕的北約峰會實在稱不上是“冷戰以來最重要的北約峰會”。峰會實際成果不多,形式遠大于內容,與會前高調宣傳形成鮮明對比。這種“雷聲大雨點小”的局面再次暴露北約內部在戰略利益上的深度分歧,折射出北約影響力日益減退的現實。 對于在冷戰時期誕生、正處在轉型期的北約來說,當前的烏克蘭危機似乎為其重新提供了“存在的意義”。此次峰會期間,北約領導人公開譴責俄羅斯對烏克蘭的“公然入侵”,渲染俄對于歐洲安全的威脅,“復活”戰略指向清晰——通過將俄羅斯確立為對手和威脅,重回集體防御的根本宗旨,鞏固東部邊界,遏止俄羅斯可能的“西進”,增加北約的向心力。 但在此次峰會上,北約領導人除口頭表示決心、提振“士氣”外,并沒有如一些外媒預想的那樣出臺重大舉措。對于烏克蘭,北約只承諾給予1500萬美元的軍事援助,可謂杯水車薪。最讓外界關注的是,北約決定增加在東歐地區的軍事存在,重點是輪換部署一支由數千人組成的“先頭部隊”,以安撫中東歐成員國,并在一定程度上“震懾”俄羅斯。但事實上,這支先頭部隊并非重新組建,而是來自北約現有的快速反應部隊,很大程度上只是重新部署而已。 北約的“復活”,雷聲大雨點小,最根本的原因是成員國長期以來在戰略利益上的分歧。對于中東歐和波羅的海成員國而言,它們之所以在蘇聯解體后積極加入北約,主要是希望在北約集體防御的大旗下維護自身安全。但烏克蘭危機以來俄羅斯與西方的激烈博弈,讓這些國家不安全感驟然上升。它們是主張北約重回集體防御、加強在東歐軍事存在的主要力量。 然而,對于德法等北約最有發言權的歐洲成員國而言,它們出于自身能源和經濟利益考慮,事實上不愿因烏克蘭而與俄羅斯徹底翻臉。而且總體而言,一個合作而非對抗的地緣戰略環境,肯定更有利于飽受債務危機折磨的歐洲各國盡快恢復經濟。此外,這些國家傾向于相信,在當前形勢下,俄羅斯雖然在烏克蘭問題上表現強勢,但不會冒巨大戰略風險去“入侵或進攻”一個北約成員國,即便是一個小國。 事實上,北約成員國間的利益分歧遠不限于烏克蘭問題,這直接導致北約近年來松散化現象加劇,影響力下降成為不爭的事實。原本一年一度的峰會,近年來已變為兩年一次。主導北約發展的美國雖說對北約關注度有所增長,但其主要目的是希望借助北約這一平臺,促使歐洲盟國承擔更多防務職責,彌補自身力量下滑和戰略調整而帶來的真空。 但是,美國的一己之私難以逃過歐洲盟國的眼睛,更難獲得歐洲盟國的熱情回應。此次峰會上,北約的歐洲成員國雖然同意將軍費增加到國內生產總值的2%,但卻把期限定在10年之內。根據以往經驗,這一承諾很可能成為一張口頭支票。 成立已65年的北約當前確實處在轉型關頭,特別是年底結束在阿富汗的戰斗任務后,北約將回歸集體防御,還是繼續全球戰略,令世人關注。無論如何,從此次英國峰會的寥寥成果來看,北約要想“復活”并非易事。(記者張偉) |
相關閱讀:
- [ 09-07]北約在“焦慮”中探求戰略新走向
- [ 09-07]北約峰會穿越時空的抱團秀
- [ 09-07]北約針對俄羅斯建快反部隊:2至5天可達任何地區
- [ 09-06]外媒:北約力挺烏克蘭 與俄羅斯對抗底氣不足
- [ 09-06]北約在拉脫維亞境內展開軍演 檢驗部隊作戰能力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