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策劃:“逢節必令”下的中秋反腐
編者按:
又迎一年中秋佳節。節前,從中央到地方,狠剎公款送禮、嚴打節日腐敗的一道道禁令密集出臺。中共十八大以來,中紀委以持續的節日反腐,重擊官場每逢佳節集中上演的腐敗歪風。
禁令之下的中秋節,“天價月餅”鮮見蹤影,高端禮品餐飲市場應聲遇冷。然而,嚴令之下,不斷翻新的送禮方式,更加隱蔽的貪腐行為,也拷問著禁令反腐的“治本”效果。
在中共持續升級的反腐風暴中,節日反腐有哪些鮮明特征?“逢節必令”能否根除官場積弊?黨風政風何以帶動民風社風?
針對上述話題,9月5日起,中新網推出“中秋反腐”主題策劃,梳理分析中共十八大以來“逢節必令”背后的反腐思路。
中新網北京9月7日電題:禁令下中國官場顯新常態官風帶動民風轉變
記者 馬學玲
從一紙賀卡,到一串爆竹,從一枚粽子,到一塊月餅,十八大以來,伴隨著密集出臺的反腐禁令,每逢佳節倍思“清”,漸成為中國官場的新常態。
風清氣正的官風之變,正在帶動民風積極轉變。然而,不斷翻新的送禮方式、更加隱蔽的貪腐行為,也拷問著禁令反腐的治本效果。
嚴令之下,部分干部發出“為官不易”甚至“官不聊生”的牢騷,一些基層公務員也遭遇收入縮水的煩惱。高壓推進的肅貪懲腐、正風肅紀,將如何回應這些現實之問,有待觀察。
每逢佳節倍思“清” 禁令下中國官場顯新常態
“以前的中秋,偶爾有關系較好的朋友送點土特產,值不了幾個錢,主要是表達一下心意,但自八項規定特別是今年中秋嚴令之后,上述土特產也被謝絕了?!?/p>
于成是一名供職于江蘇某政府部門的80后,回望自己近年來的所見所聞,他說,中央這次動真格反腐敗、正作風,基層公務員舉雙手贊成。
如其所言,十八大以來,從中央到地方,狠剎公款送禮,重擊官場每逢佳節集中上演的腐敗歪風。
其實,中國自古就有禮尚往來的節日傳統,本身無可厚非,問題是利用人情之名行腐敗之實,成為經久不衰的潛規則。
為此,一年多來,每逢節假日,官方均三令五申狠剎歪風,密集出臺的一道道禁令,成為震懾官場的“高壓線”。
今年中秋前夕,有媒體記者走訪多省份月餅市場調查發現,往年大行其道的“天價月餅”已不多見,企事業單位的月餅團購行為明顯減少,取而代之的是各類散裝月餅和廉價禮盒,月餅消費市場逐步回歸理性。
其實,小小月餅之變,只是中國官場作風轉變的一個縮影。每逢佳節倍思“清”,正成為當下中國官場的新常態。
供職于湖北某地級市交通局的婁靜告訴中新網記者,“近兩年來,不光是月餅券沒了,其他的各種福利待遇也一并取消了,就連值不了多少錢的水果也不發了?!?/p>
多名受訪者表示,現在政府部門對公務員過節發放福利的管理日趨嚴格,很多單位早已“福利歸零”。
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中央紀委監察部特邀監察員任建明看來,十八大以來的吏治和反腐,給中國官場帶來“震動”,官場生態發生了變化,而且這種風氣正在向基層傳遞。
國家行政學院教授竹立家對中新網記者分析,“中國政治生態的運行正在逐步回歸正常,現代化的權力運行體系正在形成?!?/p>
官風促民風轉變:正風將從“反”走向“建”
官方高壓“反四風”,被改變的不僅僅是官場。
從高檔月餅遇冷,到高端餐飲放低身段轉型平民化,再到“光盤行動”漸入人心,一年多來,官風之變深刻影響并積極帶動民風轉變。
“權力和政治生態的好轉,必然帶動社會生態的好轉,這就是所謂的官風正則民風淳,古來如此?!敝窳⒓曳治觥?/p>
“我們剛剛解決溫飽、過上小康生活,決不能未富先奢、滋長享樂主義。”基于這樣的認識,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紀委書記王岐山強調,必須狠抓黨風建設,促進民風轉變、移風易俗,推動社會風氣健康發展。
在王岐山看來,黨風政風與社風民風緊密相連、相互影響、相互作用。黨風是關鍵,社風民風是風向標。黨風決定民風,民風影響黨風。
民俗專家馮驥才將上述關系概括為“交叉感染”,并指出,“現在還是有一些人認為,現在是非常時期,過一段時間還會回到原來吃吃喝喝、吹吹拍拍的狀態。怎么樣讓這些人認識到,原來的吃吃喝喝、吹吹拍拍,才是‘非常時期’;現在的‘反四風’,才是回歸到正常狀態,這是重點。”
正如馮驥才所言,目前,明目張膽的公款送禮、宴請風雖漸散去,但諸如通過無卡存款、微信紅包送禮等一些換裝“隱身衣”的歪風,正在向著隱蔽化發展。
嚴令之下,上述不斷翻新的送禮方式、更加隱蔽的貪腐行為,也拷問著禁令反腐的治本效果。
“現在的整頓作風還是以治標為主,我認為,通過治標剎住歪風之后,下一步應盡快轉向治本,用制度規范官員的行為,真正形成權力規范運行的新常態?!?/p>
在竹立家看來,2014至2015年將是治標向治本轉變的關鍵時間段,預計十八屆四中全會將是一個“分水嶺”,之前是“反”,包括反腐敗、反四風,之后將是“建”,通過建章立制固化這種新常態。
禁令下的“為官不易”:“堵后門”時要“開前門”
隨著上述一道道禁令的落地生效,部分黨員干部發出了“為官不易”甚至“官不聊生”的牢騷,其中個別公務員辭職“下海”,更是引發輿論關注。
“為什么會出現這種論調?就是因為之前‘當官太易’了?!敝窳⒓艺f,一些領導干部身上還有“當官就要發財”的封建主義遺風,必須糾正。
竹立家指出,現代文明國家的官員,不論身處什么級別,都是一種職業,而不是一種身份。
自嘲“已在政府機關打雜6年”的于成提醒記者,對于公務員群體,應該區分來看,其實那些大收特收、借機斂財的人,只是一小撮,絕大部分公務員尤其基層公務員是無權無機會的。
他以自己為例指出,大多數公務員都是任勞任怨、勤勤懇懇,拿一點辛苦工資養家,并不是外界所傳的整天喝茶看報紙。
“上班倒杯水,經常下班了還顧不上喝,不知不覺就到了下班時間,看一眼鐘表繼續干,加班到晚上七八點回家看小孩,是很正常的事情,而這時候,那一小撮腐敗分子早已醉醺醺、暈乎乎了,所以中央嚴令整作風,基層公務員怎能不贊成?”于成說。
和于成一樣,自稱深惡痛絕衙門作風的婁靜,也對中央整飭作風表示“舉雙手贊成”,但她同時抱怨,“各種福利待遇取消后,每個月的收入和女工差不多,像我們夫妻都在政府部門的,真的只能勒緊褲腰帶過日子了?!?/p>
婁靜的“喜”與“憂”,正是當下中國基層公務員群體的現實寫照。竹立家對此表示,在高壓反腐、嚴令整風的同時,必須加快推進公務員薪酬制度改革。
“‘堵后門’的同時,要注意‘開前門’?!敝醒刖幾g局研究員何增科教授此前接受中新網記者采訪時也表示,斬斷其黑色收入、取消灰色收入的同時,還是要保證合理的工資收入。(應受訪者要求,文中部分人物為化名)(完)
相關報道
“逢節必令”顯反腐新動向 祛官場積弊需制度藥方
官方三令五申剎中秋歪風 節日反腐漸有“套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