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的鄰居幫著陳淑梅賣包子饅頭。 中國有句古話,“父債子還”,銅梁區卻有一對夫婦,強忍喪子之痛,掏邊溝、洗衣服、賣饅頭,一分一厘攢錢,替子還債。 “兒子欠的一分一厘,我們都會想辦法還上” 李其云和陳淑梅夫婦家住銅梁區六順花園小區。兒子李道生在銅梁縣城經營塑鋼門窗生意,生意逐年虧損。去年4月,他爬上水泥罐車整理物品時,不小心從車頂跌落,頭部重傷不治身亡,留給老兩口60多萬元債務和兩個未成年的孫子。 李道生走后,有些債主擔心收不回賬,紛紛跑到李家要債。 “你們賺的也是血汗錢。放心吧,只要借條上有我兒子的簽字,我都認。兒子欠的一分一厘,我們都會想辦法還上。”李其云說。 兒子留下40萬余元死亡賠償款,加上東拼西湊,陳淑梅夫婦還了50多萬。但兒子零零碎碎的欠款,還有17萬余元。為解燃眉之急,陳淑梅年邁的父親拿出幾萬元養老金全部交到她手上,剩余的錢靠親戚支援,陳淑梅暫時舒了口氣。 “賬還完了,我們的日子就會好過些了” 工地幫人掏邊溝,洗衣店當洗衣工,為了盡快還清欠親戚的錢,陳淑梅夫妻倆拼命干活。每個月領到1400元工資時,是陳淑梅最高興的時候。這些錢她全存起來替兒子還賬。 去年冬天,由于長時間接觸冷水,陳淑梅雙手復發關節腫痛。不敢進醫院,忍不住痛就買點消炎藥和止痛藥。全家人都十分節約,希望盡快將欠賬還清。“每天買下市菜,兩個孫子三五天才吃一回肉。他們都還小,周末上班,我就只有把他們鎖在家里。”陳淑梅擔心孫子安全,想找個既能照顧孩子,又能掙錢的方法。 十幾年前,陳淑梅曾在主城開過一家包子店。一家早餐店店主得知陳淑梅的想法,今年春節時送了她一套蒸籠,讓她重操舊業。 每天早上5點,陳淑梅起床開始一天的忙碌。燒水、備餡兒、和50多斤麥面、包包子、蒸熟、抬下樓售賣…… “老人過得很不容易,還這么有良心,我們應該多幫幫她。”提了滿滿一口袋饅頭的市民王女士告訴重慶晚報記者,她住在陽光水岸小區,聽說兩位老人的事情后,每天寧可繞彎多走一段路,也要來買她做的饅頭。 “我和丈夫還有手有腳,可以靠勞動掙錢還賬。只要賬還完了,我們的日子就會好過些了。”陳淑梅說,雖然辛苦,每天可以賺七八十元錢,生活就充滿了希望。 |
相關閱讀:
- [ 09-01]新預算法解讀:促進預算公開透明 加強審查監督
- [ 09-01]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決定 將9月30日定為烈士紀念日
- [ 08-27]七省超25%債務年底到期 警惕地方政府賣資產甩包袱
- [ 08-26]90后疲勞駕駛自釀車禍 親密同學喪命自己背上巨債
- [ 08-25]民企債務風險高發頻跑路 企業主:被逼的幾次想死
- [ 08-25]中國將啟動大規模土地審計 被期待根治地方土地依賴
- [ 08-20]多地鄉鎮負債窘況紀實:村村都有“賬母娘” 家家都是債權人
- [ 08-14]男子辦信用卡還債 無力償還造成惡意透支涉嫌詐騙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