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不夸大世界經濟放緩態勢很重要
2014-10-17 09:52:50??來源:中國新聞網 責任編輯:林晨 李艷 |
分享到:
|
中新網10月17日電 英國《金融時報》17日刊發首席經濟評論員馬丁·沃爾夫的評論文章,指出不夸大世界經濟放緩態勢很重要,但避免增長持續滑坡也至關重要。為了化解這一風險,新興和發達經濟體都需要啟動精心籌劃的改革。 文章提出,人們要相信當前世界經濟增長放緩的態勢將延續下去嗎?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裁克里斯蒂娜拉加德(Christine Lagarde)是這么認為的;拉加德用令人沮喪的詞語“新平庸”(new mediocre)描述她眼中的新常態。《世界經濟展望報告》一期比一期悲觀的預測支持了她的觀點。重要的是,盡管高收入經濟體、尤其是歐元區高收入經濟體表現疲軟,但就中期而言,新興經濟體的前景似乎最為暗淡。 不過也無需過度失望。如果新興經濟體年均增長率保持在5%以上,其產出值每14年就會翻一番。這意味著,全球占相當大比例的人口的生活水平將有大幅提高。另一個令人鼓舞的消息是,亞洲新興經濟體今年增速預計為6.5%,2015年為6.6%。這不是小事,因為亞洲新興經濟體的人口數量占到全球總人口的一半。自4月以來,IMF一直沒有下調過其對亞洲新興經濟體的增長預期。此外,增速第二快的地區是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該地區今年增速預計為5.1%,2015年為5.8%。由于這兩大地區的赤貧人口占到全球赤貧人口總量的絕大部分,上述增速對全球人口的重要意義遠超過其他地區表現疲軟的影響。 然而,令人擔心的是,不斷下調增長預測的現象可能延續到更遙遠的未來。一個讓人認為不會出現這種情況的理由是近期某些地區讓人失望的程度。例如,俄羅斯經濟陷入了停滯。拉美和加勒比地區經濟體不比俄羅斯強太多,今年增長預期為1.3%,2015年為2.2%。這些經濟體表現進一步惡化的可能性始終存在:弗拉基米爾渠京(Vladimir Putin)寧愿與西方保持敵對關系,很可能令俄羅斯經濟變得更糟。但這些經濟體也存在著不小的上行潛力。 問題是,IMF的中期展望已經假定了新興經濟體會出現此等反彈。IMF擔心,鑒于“未能采取行動解決結構性約束……全球金融環境收緊、發達經濟體復蘇緩慢,或者這些因素任何幾條的組合”,預期中的反彈或許不會發生。 《世界經濟展望報告》強調了高收入經濟體在中期內面臨潛在增長率過低和“持續停滯”的風險。前一風險意味著供給增長疲弱。后一風險意味著需求的結構性約束,包括脆弱國家信貸急劇收縮。這兩者之間存在一種反饋關系:需求增長弱會降低信心,壓抑創新與投資。當增長預計會放緩時,私人消費和投資就會停滯不前。歐元區即將看到這一螺旋式下降,那里實際需求比危機前峰值低5%,通縮風險很高。通脹率超低會加劇債務負擔,通縮就更不用提了。 在美國,資產負債表不再面臨極大約束,經濟自2009年以來起碼實現了小幅增長。如今,美國經濟可能要開始加速了。其他推動增長的因素還將包括:廉價的能源、投資增加以及新家庭組建速度的回升——該速度一直處于危機前水平的大約一半。這不太可能導致通脹意外大幅上升,那種情況將迫使美聯儲(Fed)踩下剎車。由于世界經濟疲弱、油價下跌,通脹應該不會成為重大風險。美聯儲應會緩緩地收緊政策——這不太可能給美國以外的經濟體帶來麻煩。 唉,歐元區的處境則不同于美國。歐元區信譽最可靠的國家德國,仍依賴于外部需求。該國也大體上反對實施可能刺激需求的非常規貨幣政策。德國更反對實施強有力的財政政策,無論在國內還是歐元區。德國希望,“結構性改革”的魔力將喚醒動物精神——盡管過去10年里,其結構性改革在國內沒能喚醒此種動物精神。 由于柏林方面的堅持,歐元區已變成了以“競爭力”之名爭奪本來很疲弱的需求的戰場。德國不能突破一個小型開放經濟體的觀念框架,采納一種適用于一個大陸經濟體的思維模式,這是很可悲的。 鑒于存在債券收益率(目前很低)將開始攀升的風險,危機有可能會卷土重來。 不夸大世界經濟放緩態勢很重要,但避免增長持續滑坡也至關重要。為了化解這一風險,新興和發達經濟體都需要啟動精心籌劃的改革。對后者而言,最大的挑戰在于歐元區內部,若不能制定出一項平衡的經濟戰略,仍是極其糟糕和非常危險的。此外,正如IMF所主張的,增加基礎設施公共投資的理由很充分。在增長疲弱和實際利率超低的當今環境下,這么做本身就會帶來回報,可以降低而不是提高公共債務水平。 文章最后稱:“制定既不忽視需求約束、又不依賴信貸繁榮的增長戰略很重要。這一點有可能做到嗎?有。但會實現嗎?我很懷疑?!?/p> |
相關閱讀:
- [ 10-16]世界有理由對人民幣有信心
- [ 10-11]財政部副部長:中國對今年世界經濟增長貢獻最大
- [ 09-24]國家統計局長:65年中國創造世界經濟史上“奇跡”
- [ 09-15]人民日報駁斥中國搭便車論:對世界經濟貢獻率達30%
- [ 09-10]世界經濟論壇主席:中國將繼續推動共同的全球未來
- [ 09-03]臺當局"國發會":臺灣世界經濟競爭力退步2名
- [ 08-22]世界經濟又遇“逆風期” 下半年的走勢不容樂觀
- [ 07-25]向世界展示大國外交的風采
- [ 07-18]為世界經濟可持續發展注入新活力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