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霾基本靠刮。”一位職能部門負責人曾這樣形容最初治理霧霾時的無奈。國務院發布“大氣十條”后,天津先后制定實施《天津市清新空氣行動方案》和“大氣污染防治12條”,提出治理霧霾需要科技支撐、企業轉型升級發展,為“治霾不再靠刮”打下長遠基礎。 在位于寶坻開發區的天津首個大規模集中供熱地源熱泵項目現場,高聳的煙囪不再冒黑煙,取而代之的是大型水泵的運轉聲。地源熱泵將地下水的熱量提取后,通過壓縮機升溫再傳導到用戶端,既不會導致地下水超采,又大幅減少燃煤鍋爐使用。寶坻開發區供熱站負責人王寶軍介紹:“去年園區投資5000萬元新建地源熱泵項目,取代原有的兩臺20噸燃煤蒸汽鍋爐,供熱15萬平方米,每年減少排放二氧化碳96噸,氮氧化物29.4噸,煙塵19噸。”天津市建委副主任穆懷國介紹,2012年開始,天津在中心城區和濱海新區核心區淘汰燃煤鍋爐房,統一改燃并網,三年來累計減少燃煤135萬余噸,減少排放二氧化硫1萬余噸、氮氧化物6萬噸,中心城區熱源結構中集中燃煤熱占比下降近25個百分點。 霧霾倒逼天津加快產業結構調整、轉型升級。天津市工信委副主任賈泓介紹,到2016年底,天津首批確定的1.2萬家企業將實現轉型升級,到2017年,天津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要比2012年降低20%。從2010年開始,神華集團天津大港電廠對始建于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幾臺機組進行環保改造,分別裝配了先進的脫硫塔、除霧器等設備,現在部分污染物的排放值甚至接近燃氣水平。天津今年起對占全市工業燃煤量90%以上的98家廢氣排放企業實施在線監測,提升污染源監管水平。天津市環保局副局長謝華生介紹,截至9月底,全市已完成火電機組除塵改造5臺、脫硫改造5臺,20萬千瓦以上火電機組全部完成脫硫、脫硝、除塵處理,同時不再審批鋼鐵、水泥、電解鋁等新增產能項目。 機動車尾氣排放是天津霧霾天氣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為加快發展替代燃油、減少排放的新能源汽車、電池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天津市科委安排近億元資金扶持相關科技小巨人企業發展,并出臺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實施方案,機動車限購政策中也特別規定新能源汽車不受總量控制、節能車搖號“一搖即中”。今年1—9月,天津新增電動汽車數量是去年全年的10倍。到2015年,天津將推廣應用1.2萬輛新能源汽車。 霧霾治理離不開環保技術產品的研發轉化。天津市科委組織成立京津冀環境監測儀器創新戰略聯盟,成員單位包括京津冀三地的30余家環境監測儀器領域龍頭企業、科研機構和大專院校。2013年初,天津市在濱海新區成立環保節能技術超市,通過創新服務模式推動環保技術和產品市場化推廣。這是全國首家集節能環保技術、產品、咨詢、設計、監測等為一體的綜合服務平臺,目前累計達成合作意向280余項,預計實現技術交易額1.5億元,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明顯。“平均2天就有一項技術交易意向,成立以來已經有600多家有治污需求的企業在這里買到了想要的技術。”超市運營管理部部長桑換新說。 |
相關閱讀:
- [ 06-05]什么拖了治霾的后腿?
- [ 05-12]西安花百萬購“治霾神器” 專家稱作用微乎其微
- [ 04-29]武漢每年專花3億元治霾 全年空氣優良要超160天
- [ 04-12]院士專家問計治霾減排:建立區域碳交易市場
- [ 10-24]第十七屆京港洽談會開幕 北京治霾尋合作
- [ 05-08]陜西開出治霾藥方:“清肺、強腎、治癌”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