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習近平海外署名文章:打破慣例 “定調”出訪
2014-11-25 20:08:11? ?來源:人民網 責任編輯:唐麗萍 孫靖 |
分享到:
|
談友好關系 合則兩利,爭則兩傷 同心而共濟,始終如一,此君子之朋也。習近平剛剛結束南太之行,在澳大利亞、新西蘭、斐濟發表的署名文章談及與各國的友好關系,不僅拉近了中國與南太國家的距離、深化了友誼,而且進一步完善了中國大周邊外交布局。 習近平在斐濟的署名文章《永遠做太平洋島國人民的真誠朋友》中提出,“我們要做同甘共苦、守望相助的好兄弟;要做合作共贏、共同發展的好伙伴;要做相知相親、常來常往的好朋友。” 在澳大利亞的署名文章中,他強調要“挖掘合作潛力,厚植友好情誼,攜手開啟中澳關系更加精彩的新篇章”。 “進一步發展和深化中塔戰略伙伴關系”“建立中馬面向未來的全面友好合作伙伴關系”“攜手推動中斯戰略合作伙伴關系走實走深”……人民日報評論稱,習近平在國外主流媒體上發表的署名文章大氣豪邁,傳遞著友好合作、互利共贏的堅定信心。 合則兩利,爭則兩傷。習近平的13篇署名文章,蘊含著中國13億人民對“和平、發展”的期盼、對“睦鄰、友好”的向往。外交學院外交系副教授熊煒說,習近平在出訪國家主要媒體上發表署名文章,從公共外交角度講,是國家首腦、國家領導人身體力行推動雙邊關系發展,重視與對方關系的維護與促進。 “中國是一頭獅子,說明中國有巨大的發展潛能;中國又是一頭溫和、文明的獅子,表明中國不會隨意行事,在發展中一定會照顧到國際社會各國的共同利益。”崔洪建進一步指出,習主席出訪發表署名文章的主要目的就是向國際社會傳達一個信息:中國是在不斷融入現有的國際秩序之中,中國有不完善的地方需要去改進,但不是將一切推倒重來。 談中國夢與各國夢 利在兩國,惠及世界 習近平署名文章中對“中國夢”的闡述內外相通,與各國發展戰略生動契合。習近平提到的斯里蘭卡的國家夢想“Madhina Chintan”——斯里蘭卡總統內戰后重振經濟的構想,以及韓國“第二次漢江奇跡”都是兩國領導人各自的標志性政策。 在對中亞和南亞4國的訪問中,針對致力國強民富的新興國家,習近平提到了“馬欣達愿景”、建設“杰出印度”等民族振興規劃。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同周邊各國人民過上美好生活的愿望結合起來,愿以中國發展紅利普惠周邊與世界,展現了中國的遠見與擔當。 “中國夢是這屆政府的主題,尤其是需要向外界傳達。對內中國夢是凝聚共識的事物,對外則是長期以來國際社會對中國心存疑慮的解答。” 崔洪建說,在他國發表署名文章闡釋中國夢,旨在告訴國際社會中國未來發展方向,中國做什么不做什么,中國夢會給世界帶來怎樣的變化,給他國帶來怎樣的好處,解除他國對中國產生的憂慮,是一種內外相通的表達。 熊煒表示,中國夢是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夢。它是與世界各國人民的美好愿望是相通的,所以中國夢不僅要凝聚中國人的力量,也需要凝聚海外人民攜手共建。習主席利用出訪的機會向世界人民闡釋中國夢的內涵,也激起各國人民建設美好國家的追求,與中國夢的理念結合起來,體現了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把握國際大局,發展合作共贏的決策思想。 堅守中國國家立場,發出鏗鏘中國聲音。習近平創新外交方式,以署名文章向外傳遞“合作、友好”的意愿,從正面回應了國際社會對中國不必要的成見和誤解,讓世界更加了解中國,尊重中國,促進中國與其他國家在互利共贏的基礎上,開啟更多、更深層次的交往與合作。 |
相關閱讀:
- [ 11-25]習近平向“聲援巴勒斯坦人民國際日”紀念大會致賀電
- [ 11-25]盤點習近平出訪南太:80余場外交活動的“硬”成果
- [ 11-25]國際社會高度評價習近平南太之行 把黨的領導貫徹到依法治國 文藝靈魂
- [ 11-24]中國外交“壓軸戲”:習近平太平洋之旅全掃描
- [ 11-24]《平易近人——習近平的語言力量》在滬首發
- [ 11-24]王毅談習近平出席G20峰會并訪問澳大利亞等三國
- [ 11-24]習近平同斐濟總理會談:愿推動中斐關系發展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