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新寄養家庭日益難尋。陳麗寧說,目前我國社會公益意識尚有待發展,真正愿意多年如一日地對孤兒進行養育、康復訓練的家庭還極為稀少,發展新家庭困難是他們目前面臨的最大問題。與此相反,一些有十幾年寄養經驗的“老家庭”愿意持續寄養,為生活增添樂趣,為社會奉獻愛心。然而這部分家庭的“爸爸媽媽”多是五十多歲的群體,隨著他們迎來孫輩,寄養能力也日益下降。 其次,福利院寄養回訪人手不足。黃燕蘭所在的寄養部只有5名工作人員,承擔180多個寄養家庭的不定期回訪、管理、培訓任務。黃燕蘭說,由于人手不足他們難以對每個家庭深入跟蹤,家庭內一些不達標的“指標”整改起來也存在困難。 第三,新規擴大了寄養兒童范圍,提出“流浪乞討等生活無著落的未成年人同其他孤兒、棄嬰和兒童一樣,可以被寄養。”這在實際工作中給家庭寄養增加了挑戰。流浪乞討兒童多半帶有或輕或重的心理問題,有些排斥他人關注與關愛,個別還伴有對外界的暴力傷害行為。目前兒童福利機構在這方面的嘗試非常有限,期待在實踐中不斷細化,讓寄養家庭的愛與溫暖滋潤這些“被棄”的孩子。 不少基層民政工作者建議提高寄養補助標準,減輕寄養家庭經濟負擔。同時,擴大宣傳,提高民眾對孤兒寄養的了解認知。事實上很多“有錢有閑”的家庭能承擔養育孩子的費用,且面臨“空巢”寂寞,但由于缺乏了解不敢邁出第一步,對于接納一個陌生孩子進入家庭,他們還在觀望。 |
相關閱讀:
- [ 11-30]一批法規規章12月1日起施行 安全事故最高可罰2000萬
- [ 11-25]反家庭暴力法征求意見 發現家暴未報案或將擔責
- [ 11-25]《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家庭暴力法》征求意見稿(全文)
- [ 11-10]六旬老太照顧9名孤殘孩童 獻愛心充實晚年生活
- [ 10-23]家庭寄養新規12月1日正式實施 流浪兒童納入范圍
- [ 07-28]“超生家庭”女童寄養期滿后回家:淪落街頭乞討
- [ 07-09]浙江寄養女孩11年終落戶 感嘆“終于可以快樂生活”
- [ 05-31]北京試點困境兒童分類救助 擴大救助范圍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心情版
相關評論
國新辦發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