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親民 “互聯網存在無限可能,這正是互聯網的魅力所在?!被ヂ摼W存在怎樣的無限可能?——就是創新的可能!就是發展的可能!就是突破的可能! 這就是大學生在年輕歲月,應當樹立起的第二個“大學精神”,也就是《大學》中說的“在親民”?!坝H”可當“新”講,就是通過學習和實踐, 不斷使自我更新、不斷成為更好的新我,同時也能使其他人、使這個世界,不斷出新、不斷創新。 如果我們的大學生,具備“茍日新”的態勢,每天欣欣向榮、蓬勃向上;如果我們的大學生,擁有“日日新”的志氣,持續刷新舊我、成就新我;如果我們的大學生,掌握“又日新”的能力,不斷銳意進取、開拓創新,那么,當青年人的活力與創意注入到網絡世界的時候,怎能不激活互聯網時代提升人類社會的無限奇跡? 止于至善 魯煒主任還通過講述剛剛發生在烏鎮世界互聯網大會上一位留學美國的大學生志愿者的親身故事,闡述著,依靠互聯網平臺深化國際友誼的美好夢想,不僅是中國夢,也是美國夢,更是世界人民的夢。 西方心理學說,夢,是愿望的達成;中國民俗語說,日有所思,夜有所夢。所以,夢,是人們理想目標中的美好追求。而有所目標、有所追求、有美好理想來對當下現實進行提升,這就是大學生必須要培育的第三個“大學精神” ,在《大學》的表述中,叫做:“止于至善”。 至善,就是完美的境界、圓滿的成果,“止”就是到達。至善至美的目標,在個人層面,叫人生理想;在國家層面,叫民族理念;對于美國,叫做“美國夢”;而對于中國,就叫“中國夢”。 所以“美國夢”與“中國夢”追求的至善目標里,存有兩國共通的普世價值;正如對網絡空間安全、法治、文明、健康的目標設定,兩國也具有殊途同歸的共同追求。 而在“大學精神”對青年人生命格局的塑造中,如果我們的大學生,樹立任重道遠的高尚理想,確立正氣凜然的目標追尋,建立完善自我的要求準則,那么,當青年人的成長與成熟終將砥柱中流于互聯網世界的時候,怎能不推動網絡空間向善向美的進步、怎能不推進網絡夢想日漸成型的實現? 互聯網之夢對話大學生之夢,網絡精神對接大學精神,這正是大學今天與網絡明天的提前對答。因為“大學精神”影響下的青年人,正關系到互聯網的未來。 |
相關閱讀:
- [ 11-30]子曰師說曹雅欣:從孫悟空心路歷程看網絡法治化
- [ 11-28]子曰師說曹雅欣:國學里的感恩文化
- [ 08-19]子曰師說:國學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平等
- [ 08-06]微信公眾號子曰師說:國學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 [ 09-01]“唐朝”與“子曰”五把實力吉他助陣快女5進4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