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外交新紀元
2014-12-17 09:05:23? ?來源:光明日報 責任編輯:陳瑋 李艷 |
分享到:
|
2014年是世界大事怪事頻出的年份,也是國際戰略格局深化調整的年份。中國外交冷靜理性,長袖善舞,主動發出中國聲音,適時提出中國倡議,恰當展現中國氣派,在改革開放30多年對外關系史上,劃出一道別開生面的風景線。 一是有膽識。審時度勢,處變不驚,敢抓善抓戰略新機遇。2014年,諸多舉世震驚的大事怪事接踵而至。先是年初烏克蘭危機,引發克里米亞公投獨立并加入俄羅斯聯邦,美歐先后啟動多輪對俄制裁,雙方關系驟然緊張并持續升級,大有回歸冷戰的架勢。12月2日,北約28個成員國外長聚會布魯塞爾,決定組建臨時快速反應部隊,防御可能來自俄羅斯的威脅。兩天后,普京則發表年度咨文,指責西方國家企圖用“新鐵幕”圍堵俄羅斯,決心搞垮俄羅斯,但任何國家都不可能對俄羅斯取得軍事上的優勢,俄羅斯有足夠的“實力、意志和勇氣”來保護自己。在中東,由基地組織延伸并最終獨立運作的“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蘭國(ISIS)”強勢崛起,震驚世界,牽動中東地區戰略格局重組,促使本已從伊拉克撤軍的美國掉頭重返,大舉空襲“伊斯蘭國”,伊朗和土耳其等也不同程度做出反應。馬來西亞航空公司客機MH370在南海上空神秘失聯,包括154名中國公民在內的239人全部遇難,各類猜想不脛而走。馬航MH17在烏克蘭東部上空被擊毀,295人遇難,讓本就緊繃的俄烏、俄與美歐關系火上澆油。紐約石油期貨價格12月8日每桶報收63美元,創五年來最低收盤價,布倫特1月原油期貨價格每桶報收66美元。油價持續走低,既強烈沖擊俄羅斯、委內瑞拉等財政依賴石油的國家,也影響大力開發頁巖氣試圖擺脫對外石油依賴振興國內經濟的美國,使世界經濟前景蒙上陰影。蘇格蘭獨立公投也一度令全球政治神經痙攣。面對如此敏感復雜的國際形勢,特別是大國關系經歷的深度調整,中國冷靜觀察,理性處變,遵循互利互惠精神,果敢推進中俄重大項目合作,先后簽訂兩個能源合作協議、1500億元人民幣的貨幣互換協議及“莫斯科-喀山”高鐵項目實施合作備忘錄。其中,莫斯科-喀山高鐵成功,將為兩國首都間長達7000公里高鐵建設打下牢固基礎。中俄合作超越能源領域,兩國全面戰略協作伙伴關系發展到新高度,使我在大國關系調整進程中掌握了主動,在國際戰略格局中拓寬了回旋余地,為優化戰略機遇期新階段的中國對外戰略頂層設計、謀劃與布局提供了現實可能性。 二是有硬氣。既更加自覺地堅持和平發展,又更加堅定地維護國家利益,特別是在捍衛領土主權、安全和發展等重大和核心利益方面不含糊,不示弱、不退讓。本來,近年美國大力推行亞太戰略再平衡,糾集眾多對我領土領海權益聲索國起事挑釁,中國周邊環境大有黑云壓城之勢。烏克蘭危機特別是克里米亞公投并入俄羅斯后,美歐烏與俄關系急劇惡化,中俄雙邊合作大踏步邁進,美日等由此擔心中國在東亞舉事與俄遙相呼應,便在東海南海問題上對華態度強硬。美國防部長哈格爾出席新加坡香格里拉對話會,公然點名道姓地污蔑中國“破壞南海穩定”,遭到出席對話會的王冠中副總長嚴厲批評和姚云竹少將尖銳質問。美國防部長在如此國際場合遭遇中方針鋒相對的反駁,中美兩家在全世界面前上演高手正面過招,難免舉世驚愕。與此同時,中國軍機按照國際慣例數次對美巡邏機異常抵近偵察采取果斷驅離措施,也使美深切感受到其亞太戰略再平衡潛藏著巨大戰略風險。美國遭遇烏克蘭危機沖擊后反而在東亞加大對華施壓,表面上來勢洶洶,實則暴露出深深的戰略焦慮。另一方面,中國綜合國力持續增強為中國的硬朗外交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基礎。畢竟,國家間關系的態勢歸根到底取決于國家間實力對比關系。國家的實力與利益相輔相成,有實力,不作為,難免導致資源閑置性浪費。經過30多年改革開放,中國綜合國力大幅增強,中國在維護國家重大與核心利益時能夠而且應當更加自信。2014年中國外交更加硬氣,就是源于對自身實力地位的認識多了分清醒、多了分自信,多了分底氣。但是,中國外交的硬氣和底氣限于維權護利,絕非謀求擴張掠奪的強權與霸氣。“現在給外交部寄鈣片的人越來越少了”,這種形象表述該是“中國外交步入新階段”的重要標志。 |
相關閱讀:
- [ 12-17]國際|李克強出席中國-中東歐國家領導人會晤 中國特色大國外交五大特點
- [ 12-17]國際問題專題談中國特色大國外交五大特點
- [ 12-16]從2014走向2015:大國關系變遷與展望
- [ 12-15]報告顯示:我國農村教育發展水平居9人口大國首位
- [ 12-12]環境污染成肺癌推手 中國或成世界第一肺癌大國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