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打組合拳促裝備走出去 3個月內已討論4次
2015-01-29 07:20:18? ?來源:經濟參考報 責任編輯:陳瑋 李艷 |
分享到:
|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1月28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加快鐵路、核電、建材生產線等中國裝備“走出去”,推進國際產能合作、提升合作層次;確定支持發展“眾創空間”的政策措施,為創業創新搭建新平臺。 發 展 一項重大戰略轉變 會議認為,對接相關國家建設和發展需求,通過政府推動、企業主導,運用商業模式,促進我國重大裝備和優勢產能“走出去”,開展產能合作,實現互利共贏,不僅是擴大國際投資經貿合作的重要機遇,可以形成新的外貿增長點,也是國內產業優化升級的重要抓手。會議確定,一是大力開拓鐵路、核電等重大裝備國際市場,整合行業資源,創新對外合作模式,探索采取合資、公私合營等投資運營方式,為有需求的國家提供工程設計咨詢、施工建設、裝備供應、運營維護等全方位服務,并通過國際合作開拓第三方市場。二是以鋼鐵、有色、建材、輕紡等行業為重點,針對國際市場需要,支持企業利用國內裝備在境外建設上下游配套的生產線,實現產品、技術和合規標準“走出去”。三是通過對外工程承包、對外投資等,鞏固通信、電力、工程機械、船舶等成套設備出口。支持企業境外并購、建立海外研發中心等,提高跨國經營能力。四是完善支持政策。用好外經貿發展專項資金等現有政策,立足長遠支持一批重大項目。按照市場原則,拓寬外匯儲備運用渠道,支持企業在境內外發行股票或債券募集資金,發揮政策性金融工具作用,為重大裝備和優勢產能“走出去”提供合理的融資便利。五是強化統籌配套。加強境外投資監管,規范企業經營秩序,堅決防止惡性競爭。建立健全風險評估和突發事件應急機制,強化風險防控,確保我國企業和公民在境外的安全。六是注重履行企業社會責任,帶動當地就業,加強人員培訓,做好后續服務。把我國優勢產能和裝備打造成國家新“名片”。 李克強說,中國經濟是在全球化進程中成長起來的,開放與改革一樣,是我們的必由之路。 “推動中國裝備‘走出去’,開展國際產能合作,是中國經濟發展到今天的必然需求。”他說,“這不僅有利于當前經濟發展,更是推動產業轉型升級,推動中國經濟從中低端向中高端邁進的重大機遇。” 2014年11月19日,到當年11月26日,再到12月24日,再加上本次會議,國務院常務會議已經在3個月內4次討論了“走出去”的問題,而這3個月內國務院一共只召開了12次常務會議,專家認為,這說明政府對中國企業“走出去”問題高度重視。 “總理近期頻頻出訪并帶回千億大單,這其實是我國經濟新常態的一個重要方面:融入世界經濟的新常態。我國經濟融入世界經濟的過程,經歷了以前的招商引資階段、出口勞動力密集型產品階段、收購自然資源階段,現在進入了產能轉移和成套設備出口階段。由于成套設備技術含量高、資金投入大,在這個階段,提供全方位的服務在支持企業發展壯大、產業升級、產品創新方面作用非常突出。”中央財經大學經濟改革研究中心研究員王勝春點評說。 “這是一項重大的戰略轉變。”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張曙光認為,中國已經具備了通過對外投資和設備出口信貸,擴大產品出口和發展服務貿易,促進經濟轉型的條件。一是經過30多年的建設和發展,已經具備了產業基礎;二是中國積累了大量的外匯儲備,具備這樣做的金融條件;三是中國的金融、保險、咨詢等新型服務業已經發展起來,需要在國際競爭中發展壯大。 |
相關閱讀:
- [ 01-28]國務院部署加快中國裝備"走出去":打造國家新"名片"
- [ 01-28]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
- [ 01-23]國務院發文規范農村產權交易 土地承包權不得流轉
- [ 01-22]國務院加大督查問責力度 十舉措盤活財政存量資金
- [ 01-22]國內|國務院加大督查問責盤活財政存量資金 中央部門結存資金半數閑置1年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