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學者:不僅要傳承,同樣要創新 過年,過的就是個年味兒。 “近年來,在中央重視傳統節日建設工作的推動下,在非物質文化遺產工作框架下,我們的傳統節日獲得了百年來所沒有的有利局面,年俗傳統得到復興,年俗消費市場趨于活躍。”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中國民俗學會副會長蕭放表示。 老百姓對傳統年俗也在重視,雖然在城市和鄉村、發達地區和欠發達地區的重視程度有所差異,但是一種繼承習俗、涵養傳統的意識在提高。而傳統年俗的文化及社會價值不容否認,南開大學文學院教授楊琳表示:“過年民俗有助于提高民族歸屬感,有助于凝聚親緣關系,對促進社會和諧有重要作用。” 傳統年俗是流淌在中華文化血液中的一部分,年節真的有味兒、真的融入人們生活,少不了傳承,也少不了與時俱進的創新。專家們表示,建設傳統年節文化,需要重視其精神核心、年節禮俗儀式的恢復與重建、年俗中物質產品傳承與當代設計,這樣才能更好地傳承節日文化,并成為民眾享受的生活傳統。 《 人民日報 》( 2015年02月23日 01 版) |
相關閱讀:
- [ 02-23]春節年俗調查:代際存差異 共識在增多
- [ 02-20]迎新春說年俗 三明人傳統正月初二開始出門拜年
- [ 02-14]年俗流變折射時代變遷
- [ 02-11]鎮江打醬油年俗值得研究
- [ 02-17]網絡時代會沖擊傳統年俗嗎
- [ 02-08]年俗式微年味仍在代代相傳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心情版
相關評論
國新辦發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