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鐘聲:增創中國新優勢
2015-03-19 11:04:06??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責任編輯:陳瑋 房小奇 |
分享到:
|
“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國際影響,源于堅持中國道路、增創中國優勢。“從北京汲取靈感”,日漸成為一種國際現象 兩會前夕,人民日報圍繞“四個全面”刊發系列評論員文章,引起國際輿論熱議。一些敏感度較高的觀察者讀出了“四個全面”與今年兩會之間的關聯度,如美聯社報道稱,“四個全面”的提出為中國設定了清晰的方向,中國國家立法機關年度會議能為這一戰略布局進一步落實提供機會。 “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是中國發展起來以后,在提升發展和治理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方面作出的重大選擇。國際輿論對此投以極大關注,不僅僅是因為中國未來走向將會產生巨大全球影響力,同樣也是因為在今天這個變動不居的世界,治理領域的種種思潮重趨活躍,越來越多的人開始以更開放多元的視角審視歷史的演進。英國記者約翰·米克爾思韋特和阿德里安·伍爾德里奇在《第四次革命》一書中指出,幾百年來歐洲和美國首次不再處于治理理念的思想前沿,西方喪失了壟斷權。不久前,美國學者福山在分析美國政治現狀之后得出結論——真正重要的是建立一個高效且負責任的治理機制。 中國在治國理政方面取得的成就收獲了高度的國際認可,具體反映在中國經濟巨大成就的國際反響、世界舞臺上中國影響力的持續提升等很多方面。頗顯與眾不同的是,中國堅持走自己的路,且不對別人的探索指指點點,這進一步增添了中國經驗的親和力和吸引力。 中國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其國際影響如此之大,原因就在于堅持中國道路、增創中國優勢。回顧歷史,許多發展中國家都曾嘗試過或被迫采用過一些西方國家的發展模式。但是,那些一味放任自由的市場總是險情迭出,那些機械復制所謂“一人一票”選舉的“走馬燈”政局不斷翻云覆雨。客觀進行國際比較研究,更能發現中國基于本國國情選擇道路,拿出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的勇氣和定力,是何等關鍵和可貴。西班牙《國家報》的評論指出,幾乎沒有人還認為經濟發展與普選制和三權分立是密不可分的了,世界各國的領導人都想“從北京汲取靈感”。 “從北京汲取靈感”,堪稱一種國際現象,《習近平談治國理政》一書非同尋常的國際影響就是一個突出的標志。截至2015年2月中旬,《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的英、法、俄、阿、西、葡、德、日等語種版本在海外已累計發行23萬冊,多國政要和著名中國問題專家在第一時間對該書給予高度評價。美國《赫芬頓郵報》、英國《每日電訊報》、法國《世界報》、德國《法蘭克福匯報》、新加坡《海峽時報》以及美聯社、路透社、法新社、俄新社等海外主流媒體刊發了400多篇報道進行推介或評論。 “站在過往巨大經濟成就的基礎上,中國更加重視治國理政。”國外媒體紛紛作出判斷。中國扎實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世界聚焦中國治國理政新篇精彩綻放,“從北京汲取靈感”現象也會繼續豐富疊映而出。 《 人民日報 》( 2015年03月19日 03 版) |
相關閱讀:
- [ 03-17]人民日報關注廣元芳地坪山地風電場并網發電
- [ 03-17]人民日報:足球改革深意何在?
- [ 03-16]人民日報:財政補貼不能成企業的“偏飯”
- [ 03-16]人民日報刊文:資本主義有反生態的一面
- [ 03-12]人民日報海外版:請黎良明秘書長自重
- [ 03-11]人民日報:腐敗不是發展的“潤滑劑”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