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4日上午,在湖北監利縣長江客輪翻沉現場,湖北省軍區某舟橋旅開展新一輪搜救。劉良偉 攝 第一個到達現場的專業救援船舶,第一個搜尋到傾覆船體內有生命回音,第一個下水搜尋救人……“東方之星”客船6月1日晚在湖北監利江段翻沉至今,連續多日停靠在失事船舶附近進行施救的“救絞一號”,屢屢叩響生命奇跡。 第一時間趕來救援 長江航道救助打撈局局長林七貞4日介紹,“接到命令時,‘救絞一號’正在附近的湖北石首水域,隊員們緊急安排了搶險隊員和設備后,鞋子都來不及穿好就出門趕往集結地了。”他帶領的搶險隊則從陸路出發,與2日早晨7點趕到了出事地點附近,與救絞一號匯合后迅速駛向傾覆的“東方之星”。 作為第一艘趕到現場的救撈專用船舶,林七貞迅速組織搶險隊員登上沉船,在底部焊接了用于系纜的纜樁,并不顧前期沉船依然漂浮不穩定的危險,將自己牢牢和“東方之星”系在一起,為后續救援船舶抵近停靠創造了條件,并作為潛水作業平臺一直奮戰在搶險一線。 這艘即將退役的功勛船舶,又一次作為承載希望的“生命之舟”,拉開了新一場賽跑序幕。 敲擊艙體確認幸存 曾經參加過“98抗洪搶險”的資深潛水指揮黃成龍,是第一批登上沉船的救援人員。他從現場的情況判斷倒扣的船底與水面的夾層可能還有生還者,于是提出搜救方案,用敲擊船底的方法,看看是否有幸存者回應。江上的風很大,還有零星的小雨,每敲一次,黃成龍都要俯下身子爬在船底仔細的聽。就這樣他拿著一把小鐵錘,從船頭到船尾,一寸一寸的敲,一次一次的聽,生怕錯過一絲回音。 終于他聽到一聲微弱的敲擊聲,“起初聲音很小,但是頻率很高。”黃成龍說。在標明第一名幸存者位置后,他繼續敲擊探查,很快又發現了第二名幸存者的具體方位。 “當時大概是在船頭60到70米的位置,我聽到了底下有吹哨子的聲音,于是也迅速進行了標記。”黃成龍回憶道。黃成龍標明的兩名幸存者正式被救起的65歲老人朱國梅和救船員陳書。 |
相關閱讀:
- [ 06-04]長江客船翻沉:船體切割謹慎細微 一切為了“奇跡”
- [ 06-04]中國國民黨哀悼長江客船翻沉事故受難者
- [ 06-03]長江客船翻沉事件48小時:打撈生命的希望
- [ 06-03]長江客船翻沉 搜救人員清晨投入新一輪救援
- [ 06-03]各方保障長江客船翻沉事件救援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