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抗戰勝利的偉大意義
2015-08-28 12:23:21??來源:學習中國 責任編輯:陳瑋 趙舒文 |
分享到:
|
學習筆記 一、飽經滄桑、可歌可泣、氣壯山河、彪炳史冊的抗爭 70年前,在民族危難的關頭,中國共產黨秉持民族大義,擔負起民族救亡的歷史重任,高舉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旗幟,制定和貫徹全面抗戰路線,以正確的謀略和高超的斗爭藝術成功地駕馭了當時的特殊形勢,成為抗日戰爭的中流砥柱。大江南北、長城內外,無數抗戰軍民與鬼子血拼到底。在正面戰場,中國軍人槍炮對決,刺刀見血,拼至最后一兵一卒,流盡最后一滴鮮血,勇氣和膽魄絕不輸于日軍。在敵后戰場,老百姓使用最原始的武器甚至赤手空拳與鬼子搏命,視死如歸,決不投降。日本侵略者陷入人民戰爭汪洋大海。習近平指出:“從那時起,大江南北,長城內外,全體中華兒女冒著敵人的炮火共赴國難,無論是正面戰場,還是敵后戰場,千千萬萬愛國將士浴血奮戰、視死如歸,各界民眾萬眾一心、同仇敵愾,奏響了一曲氣壯山河的抗擊日本侵略的英雄凱歌,用生命和鮮血譜寫了一首感天動地的反抗外來侵略的壯麗史詩。”習近平強調:“在中國共產黨號召和引領下,在全民族各種積極力量共同行動下,中華兒女同仇敵愾,視死如歸,前仆后繼,共御外敵。” 日本侵略者肆意踐踏中國的大好河山,屠殺中國軍民,強行掠取勞工,蹂躪和摧殘婦女,進行細菌戰和化學戰,制造了南京大屠殺等一系列滅絕人性的慘案,犯下了令人發指的罪行,使源遠流長的中華文明遭受了慘重破壞,使中華民族蒙受了巨大損失。據不完全統計,戰爭期間,中國軍民傷亡3500多萬人。按1937年的比值折算,中國直接經濟損失1000多億美元,間接經濟損失5000多億美元。 在面臨亡國滅種威脅的危難關頭,不愿做奴隸的中國人民毅然奮起,英勇抵抗。1931年九一八事變是中國抗日戰爭的起點,中國人民不屈不撓的局部抗戰揭開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序幕。九一八事變發生后,中國共產黨號召工農紅軍和被壓迫民眾以民族革命戰爭驅逐日本帝國主義出中國,全民族團結起來抗日救國,反對不抵抗政策。在中國共產黨救亡圖存、全民抗戰的號召下,一二九運動促進了中華民族的覺醒,標志著中國人民抗日救亡民主運動新高潮的到來。張學良、楊虎城將軍發動的西安事變及其和平解決,為推動國共兩黨實現第二次合作、團結抗戰起到了重要作用。1937年七七事變成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在東方的爆發點,中國的全民族抗戰開辟了世界第一個大規模反法西斯戰場。在中國共產黨倡導建立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旗幟下,以國共合作為基礎,中國人民同兇惡的日本侵略者進行了氣壯山河的斗爭。 二、使中華民族的覺醒和團結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中國人民晴天霹靂般的民族覺醒、空前民族團結和英勇民族抗爭,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的決定性因素。中華民族歷來崇尚正義、熱愛和平,也歷來不畏強暴、不屈服于任何外來壓力。偉大的抗日戰爭,喚起了全民族的危機意識和使命意識。在中華民族反抗外來侵略的歷史上,從來沒有像抗日戰爭這樣,民族覺醒如此深刻,動員程度如此廣泛,戰斗意志如此頑強。軍隊與老百姓相結合,武裝斗爭與非武裝斗爭相結合,前方斗爭與后方斗爭相結合,公開斗爭與隱蔽斗爭相結合,特別是敵后軍民廣泛開展的伏擊戰、破襲戰、地雷戰、地道戰、麻雀戰等游擊戰的巧妙戰術和作戰方法創造了人類戰爭史上的奇觀,使猖獗一時的日本侵略者陷入了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之中。戰爭鍛煉了偉大的人民,人民贏得了偉大的勝利。習近平指出:“面對極其野蠻、極其殘暴的日本侵略者,具有偉大愛國主義精神的中國人民沒有屈服,而是凝聚起了同侵略者血戰到底的空前斗志,堅定了抗日救國的必勝信念。” 在波瀾壯闊的全民族抗戰中,全體中華兒女萬眾一心、眾志成城,各黨派、各民族、各階級、各階層、各團體同仇敵愾,共赴國難。長城內外,大江南北,到處燃起抗日的烽火。中國國民黨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軍隊,分別擔負著正面戰場和敵后戰場的作戰任務,形成了共同抗擊日本侵略者的戰略態勢。以國民黨軍隊為主體的正面戰場,組織了一系列大仗,特別是全國抗戰初期的淞滬、忻口、徐州、武漢等戰役,給日軍以沉重打擊。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敵后戰場,廣泛發動群眾,開展游擊戰爭,八路軍、新四軍、華南游擊隊、東北抗日聯軍和其他人民抗日武裝力量奮勇作戰。平型關大捷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百團大戰振奮了全國軍民爭取抗戰勝利的信心。敵后戰場鉗制和殲滅日軍大量兵力,殲滅大部分偽軍,逐漸成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主戰場。廣大港澳同胞、臺灣同胞、海外僑胞和海外華人,與祖國同呼吸、共命運,以各種方式參加和支援祖國人民抗戰,不少同胞為國捐軀。在日本侵占臺灣的半個世紀里,臺灣同胞不斷進行反抗,共有65萬人壯烈犧牲。在空前慘烈的抗日戰爭中,中國軍民前仆后繼、浴血奮戰,面對敵人的炮火勇往直前,面對死亡的威脅義無反顧,以血肉之軀筑起了捍衛祖國的鋼鐵長城,用氣吞山河的英雄氣概譜寫了驚天地、泣鬼神的壯麗史詩。楊靖宇、趙尚志、左權、彭雪楓、佟麟閣、趙登禹、張自忠、戴安瀾等一批抗日將領,八路軍“狼牙山五壯士”、新四軍“劉老莊連”、東北抗聯八位女戰士、國民黨軍“八百壯士”等眾多英雄群體,就是中國人民不畏強暴、英勇抗爭的杰出代表。經過艱苦卓絕的長期抗戰,中國人民從戰略防御到戰略相持,進而發展到戰略反攻,終于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走向勝利的進程中徹底打敗了日本侵略者。1945年9月2日,日本政府正式簽署投降書,宣告了日本侵略者的徹底失敗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最后勝利。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以中國人民和世界各國人民的徹底勝利載入了史冊!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勝利,促進了中華民族的大團結,弘揚了中華民族的偉大精神。抗日戰爭使中國人民空前團結起來,使中華民族煥發出巨大凝聚力和旺盛生命力。 |
相關閱讀:
- [ 08-28]福建省委學習貫徹習近平、李克強關于安全生產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
- [ 08-28]國內 習近平首次提出"治藏方略" 對下一代的期待 | 李克強:決不能光說不干
- [ 08-28]福建省委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李克強總理關于安全生產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
- [ 08-28]省委召開常委會議
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李克強總理關于安全生產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 - [ 08-28]潘基文訪華行程公布 出席閱兵會晤習近平李克強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