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經濟整體平穩的基本面沒變 增速仍居世界前列
2015-09-07 06:46:30??來源:人民日報 責任編輯:陳瑋 趙舒文 |
分享到:
|
核心閱讀 實體經濟向好積極因素在積累,我國經濟的綜合比較優勢依然明顯。通脹率較低,財政赤字和政府債務都在合理區間,外匯儲備充足,宏觀調控仍有較大空間。加之我國宏觀調控思路和方式在實踐中不斷創新完善,我們有條件實現全年的預期發展目標 國際金融市場震蕩不能歸咎中國 只要我國加強和完善風險管理,就能守住不發生區域性和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記者:近期,全球股市、匯市和大宗商品價格劇烈波動。一些國際輿論將此輪波動歸咎于中國,您怎么看? 王一鳴:將這輪國際金融市場震蕩歸咎于中國,顯然是過度夸大了“中國因素”。正如美國耶魯大學教授、摩根斯坦利亞洲區前主席斯蒂芬·羅奇所說:“中國是一個理由,但不是原因。”這輪國際金融市場動蕩的導火索是市場對美聯儲加息預期的強化。美國退出量化寬松貨幣政策以來,國際金融市場動蕩加劇。美元強勁升值,歐元、日元及除人民幣外的其他主要新興市場國家貨幣大幅貶值。這導致國際資本加速從新興市場國家撤出,從而帶來國際金融市場的動蕩,股市、匯市和大宗商品價格此起彼伏的大幅震蕩,實際上就是市場對美聯儲提前加息的預期引發的。 此輪震蕩的深層次原因則是全球經濟調整深化。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后,在美國量化寬松政策的推動下,各國普遍采取了量化寬松的貨幣政策,但結構性改革沒有實質性舉動,實體經濟缺乏內生動力。美國三輪量寬政策向全球金融體系注入大量資金,但超額廉價貨幣并沒有進入實體經濟,而是涌向金融市場,帶來以股市為代表的資產市場大幅上漲,與實體經濟低迷形成明顯反差,金融資產價格估值缺乏實體經濟支撐,埋下了這輪金融市場震蕩的種子。 記者:國際金融市場的震蕩,會對中國經濟產生什么影響? 王一鳴:國際金融市場大幅震蕩,美聯儲加息時點的不確定性,給世界經濟復蘇增加了新的不確定因素,也影響到我國的股市、匯市和外貿出口,經濟運行面臨新的壓力。特別是去年下半年以來,股市持續上漲,金融行業增長值占比有所上升,財富效應帶動下的消費有所增加。6月以來股市的快速調整,一定程度上會對下半年的經濟增長帶來影響。 面對撲朔迷離的國際環境和國內深層次矛盾顯現的情況,中央陸續出臺了降準降息、減稅降費和穩定市場等一系列舉措,經濟運行中的積極因素在不斷累積,經濟基本面保持穩定。只要我們加強和完善風險管理,就能守住不發生區域性和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
相關閱讀:
- [ 09-06]達沃斯夏季論壇前瞻:中國經濟轉型和資本市場或成重點
- [ 09-06]臺灣經濟優勢很快變為明日黃花?
- [ 09-06]樓繼偉:中國經濟最大潛力在于改革 將保持7%增速
- [ 09-06]盤點李克強總理三次達沃斯演講:為經濟打氣 給世界信心
- [ 09-06]女子為購經濟適用房假離婚 豈料丈夫假戲真做
- [ 09-06]服務實體經濟 興業銀行建“新三板”路演融資平臺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