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經濟整體平穩的基本面沒變 增速仍居世界前列
2015-09-07 06:46:30??來源:人民日報 責任編輯:陳瑋 趙舒文 |
分享到:
|
實體經濟向好因素正在積累 8月份PMI小幅回落,有季節性影響因素,也有結構調整和國內外市場需求因素影響,但未來回升的可能性較大 記者:數據顯示,7月工業增加值在連續三個月小幅增長后再度出現回落,8月份的PMI(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為49.7%,降至臨界點下方。對此您怎么看? 王一鳴:2008年后,中國經濟受國際金融危機沖擊出現較大起伏,到2010年一季度經濟增長回到一個新的高點。從2010年二季度以來,經濟增速在波動中下行,到今年二季度已持續20個季度,但降幅和波幅都在逐步收窄,表明經濟增速正在趨穩。 今年7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再次小幅回落。我認為短期的起伏是正常現象。根據模型預測,全年工業增加值增速總體仍將穩定在6%-7%之間。 工業增速下降,深層原因是受結構調整的影響。從需求側看,我國需求結構正在從以工業為主逐步轉向以服務業為主,對傳統商品的需求相對萎縮,相關產業產能明顯過剩;從供給側看,鋼鐵、煤炭等傳統行業過剩壓力較大,而信息軟件、生物醫藥、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等新興產業雖增勢強勁,但尚不足以抵消傳統產業的放緩,新老產業增長“青黃不接”也是工業增速整體放緩的重要原因。 8月份PMI小幅回落,有季節性影響因素,比如,全國多地出現洪澇災害,影響了部分企業生產經營活動;同時,制造業受到結構調整和國內外市場需求因素影響,內生增長動力仍然不足。但也要看到,8月份發電量已由上月下降2%轉為增長3%,鐵路貨運量較上月增加,房地產市場轉暖對相關制造業也有拉動作用,未來PMI回升的可能性較大。 記者:看來我國經濟仍面臨下行壓力,那么怎么看待目前中國經濟的基本面呢? 王一鳴:工業行業面臨的困難表明我國經濟仍面臨下行壓力。但中國經濟整體平穩的基本面沒有變,經濟運行仍保持在合理區間,經濟增速仍位居全球前列。 當前實體經濟向好的積極因素正在積累。前期出臺的宏觀調控措施效果正在逐步顯現,基礎設施投資保持穩定增長,房地產市場銷售轉暖,經常項目保持順差。新產業、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正加快孕育,新興產業發展迅速已成為經濟增長新動力。新的消費熱點和消費模式加快形成,信息通訊、文化旅游、新能源汽車消費增勢強勁,互聯網消費和“O2O(線上線下)”模式快速成長,新的市場主體正在成長,新一代創業者迅速崛起。“一帶一路”啟動實施,京津冀、長江經濟帶戰略加快推進,新增長極和新增長帶正在形成。 我國經濟的綜合比較優勢依然明顯。通脹率較低,財政赤字和政府債務都在合理區間,外匯儲備充足,宏觀調控也有空間。加之我國宏觀調控思路和方式在實踐中不斷創新完善,我們有條件實現全年的預期發展目標。 |
相關閱讀:
- [ 09-06]達沃斯夏季論壇前瞻:中國經濟轉型和資本市場或成重點
- [ 09-06]臺灣經濟優勢很快變為明日黃花?
- [ 09-06]樓繼偉:中國經濟最大潛力在于改革 將保持7%增速
- [ 09-06]盤點李克強總理三次達沃斯演講:為經濟打氣 給世界信心
- [ 09-06]女子為購經濟適用房假離婚 豈料丈夫假戲真做
- [ 09-06]服務實體經濟 興業銀行建“新三板”路演融資平臺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