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經濟整體平穩的基本面沒變 增速仍居世界前列
2015-09-07 06:46:30??來源:人民日報 責任編輯:陳瑋 趙舒文 |
分享到:
|
堅定信心 主動作為 仍需堅持穩健的貨幣政策,松緊適度,精準調控,相機施策 記者:8月25日,央行再次降準降息,這是否意味著宏觀調控政策轉向?宏觀調控如何在穩增長、調結構與防風險間保持平衡? 王一鳴:這次降息降準是為了進一步鞏固前期穩增長措施的成果,有效降低融資成本,穩定國內外市場預期。降準也能有效對沖資本外流帶來的流動性缺口,保持合理的流動性。同時,此次降息降準還與利率市場化改革相結合,放開一年期以上定期存款的利率浮動上限,有助于讓市場機制在金融資源配置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這次降息降準是根據國際國內經濟形勢和金融市場流動性變化做出的微調,并不表明貨幣政策轉向。當前,仍需要堅持穩健的貨幣政策,松緊適度,精準調控,相機施策,保持合理的流動性,增強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同時,要繼續深化金融體制改革,有序推進利率市場化,提高金融資源配置效率,積極穩定市場預期。 我國金融系統運行總體是平穩的、風險是可控的。但也要看到,受產能過剩、房地產存量較大、地方政府性債務進入償債高峰等因素影響,金融領域潛在風險也有所顯露。今年以來,商業銀行的不良貸款率有所上升,銀行風險偏好降低,慎貸現象增加。6月以來,股市的大幅調整也對企業融資形成一定影響。因此,要維護金融市場穩定運行,高度重視防范和化解金融風險,切實引導金融資金支持實體經濟發展,守住不發生區域性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記者:在新舊動力交替期,政府、企業分別應該做些什么,才能順利爬坡過坎? 王一鳴:當前,新的增長點正在不斷涌現,但體量還不夠大,滿天繁星、但無明月,新動力的增長尚不足以補償舊動力的減弱。此時就要給新產業培土施肥,使幼苗成長為參天大樹,同時,要加大對傳統產業的調整重組力度,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用市場化的辦法加快淘汰落后產能。 對政府來說,就要拿出更多改革開放的新舉措,為新動力的成長創造更好的環境。例如繼續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推進國企改革;整體推進財稅、金融、投融資體制改革,提高地方和企業投資能力等。 對企業來說,要主動適應市場環境的變化,從“鋪攤子”為主轉向“上臺階”為主,提升產業價值鏈和產品附加值。例如加大技術改造和轉型升級的力度,推動企業提質增效升級;充分利用智能制造技術,發展“互聯網+”等新型業態;加強研發、設計、標準、品牌和供應鏈管理等環節,增強核心競爭力等。 中國經濟新舊動力的轉換正在加快,我們有理由相信,隨著新的增長點不斷集聚,新動力加快成長壯大并逐步成為主導力量,中國經濟將保持中高速增長,穩步邁向中高端水平。 |
相關閱讀:
- [ 09-06]達沃斯夏季論壇前瞻:中國經濟轉型和資本市場或成重點
- [ 09-06]臺灣經濟優勢很快變為明日黃花?
- [ 09-06]樓繼偉:中國經濟最大潛力在于改革 將保持7%增速
- [ 09-06]盤點李克強總理三次達沃斯演講:為經濟打氣 給世界信心
- [ 09-06]女子為購經濟適用房假離婚 豈料丈夫假戲真做
- [ 09-06]服務實體經濟 興業銀行建“新三板”路演融資平臺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