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經濟整體平穩的基本面沒變
2015-09-07 10:50:44?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責任編輯:陳瑋 李艷 |
分享到:
|
核心閱讀 實體經濟向好積極因素在積累,我國經濟的綜合比較優勢依然明顯。通脹率較低,財政赤字和政府債務都在合理區間,外匯儲備充足,宏觀調控仍有較大空間。加之我國宏觀調控思路和方式在實踐中不斷創新完善,我們有條件實現全年的預期發展目標 國際金融市場震蕩不能歸咎中國 只要我國加強和完善風險管理,就能守住不發生區域性和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記者:近期,全球股市、匯市和大宗商品價格劇烈波動。一些國際輿論將此輪波動歸咎于中國,您怎么看? 王一鳴:將這輪國際金融市場震蕩歸咎于中國,顯然是過度夸大了“中國因素”。正如美國耶魯大學教授、摩根斯坦利亞洲區前主席斯蒂芬·羅奇所說:“中國是一個理由,但不是原因。”這輪國際金融市場動蕩的導火索是市場對美聯儲加息預期的強化。美國退出量化寬松貨幣政策以來,國際金融市場動蕩加劇。美元強勁升值,歐元、日元及除人民幣外的其他主要新興市場國家貨幣大幅貶值。這導致國際資本加速從新興市場國家撤出,從而帶來國際金融市場的動蕩,股市、匯市和大宗商品價格此起彼伏的大幅震蕩,實際上就是市場對美聯儲提前加息的預期引發的。 此輪震蕩的深層次原因則是全球經濟調整深化。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后,在美國量化寬松政策的推動下,各國普遍采取了量化寬松的貨幣政策,但結構性改革沒有實質性舉動,實體經濟缺乏內生動力。美國三輪量寬政策向全球金融體系注入大量資金,但超額廉價貨幣并沒有進入實體經濟,而是涌向金融市場,帶來以股市為代表的資產市場大幅上漲,與實體經濟低迷形成明顯反差,金融資產價格估值缺乏實體經濟支撐,埋下了這輪金融市場震蕩的種子。 記者:國際金融市場的震蕩,會對中國經濟產生什么影響? 王一鳴:國際金融市場大幅震蕩,美聯儲加息時點的不確定性,給世界經濟復蘇增加了新的不確定因素,也影響到我國的股市、匯市和外貿出口,經濟運行面臨新的壓力。特別是去年下半年以來,股市持續上漲,金融行業增長值占比有所上升,財富效應帶動下的消費有所增加。6月以來股市的快速調整,一定程度上會對下半年的經濟增長帶來影響。 面對撲朔迷離的國際環境和國內深層次矛盾顯現的情況,中央陸續出臺了降準降息、減稅降費和穩定市場等一系列舉措,經濟運行中的積極因素在不斷累積,經濟基本面保持穩定。只要我們加強和完善風險管理,就能守住不發生區域性和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實體經濟向好因素正在積累 8月份PMI小幅回落,有季節性影響因素,也有結構調整和國內外市場需求因素影響,但未來回升的可能性較大 記者:數據顯示,7月工業增加值在連續三個月小幅增長后再度出現回落,8月份的PMI(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為49.7%,降至臨界點下方。對此您怎么看? 王一鳴:2008年后,中國經濟受國際金融危機沖擊出現較大起伏,到2010年一季度經濟增長回到一個新的高點。從2010年二季度以來,經濟增速在波動中下行,到今年二季度已持續20個季度,但降幅和波幅都在逐步收窄,表明經濟增速正在趨穩。 今年7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再次小幅回落。我認為短期的起伏是正常現象。根據模型預測,全年工業增加值增速總體仍將穩定在6%-7%之間。 |
相關閱讀:
- [ 09-07]郵儲銀行福州市分行資金“活水”澆灌平潭實體經濟
- [ 09-07]機構預測8月PPI降幅繼續擴大 | 經濟增速仍居世界前列 | 故宮回應票價問題
- [ 09-07]盤點李克強總理三次達沃斯演講:為經濟打氣 給世界信心
- [ 09-07]對中國經濟調整5年陣痛期多點耐心
- [ 09-07]日媒向美兜售“中國威脅” 美媒:中國在給美國經濟加油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