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規劃的十三個新亮點
2015-10-30 07:52:09??來源:光明網-理論頻道 責任編輯:陳瑋 李艷 |
分享到:
|
【光明理論·“十三五”展望一】 作者: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十八屆五中全會解讀項目組 10月29日,《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公報》(下簡稱《公報》)發布,“十三五”規劃的總綱領終于展現了其“廬山真面目”。作為實現“兩個一百年”總目標的第一個“一百年”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核心指導思想,《公報》可謂全新亮點不斷,滿紙燦然。 1、堅持人民主體地位:經濟發展以人民為中心 “堅持人民主體地位”被列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的六大要求首位,體現了我國的社會主義性質。中國發展的根本目的是為人民謀幸福,而不是“經濟賽跑”。只有堅持人民主體地位,才能充分發揮人民群眾的主人翁精神、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從而創造歷史,并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釋放不竭動力,不斷取得勝利。 2、戰略機遇期內涵的深刻變化:把握得準才能發展得穩 我國仍處在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但戰略機遇期的內涵已經在當前發生深刻變化,要精準把握這種變化在哪些方面具有挑戰性,哪些方面變得對我們更有利了。當前中國崛起的國際氛圍也許增加了嚴峻性。在全球經濟日益復雜化、全球價值鏈日益龐大化的時代,全球唯一擁有全產業鏈的中國成了最能創造經濟新動力的國家。西方國家之間的關系也日益微妙復雜,各種新的合作組合形式也往往超出想象。在“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的世界里,只有更“準”才能更“穩”。 3、厚植發展優勢:讓生態思維滲入經濟發展 為什么發展優勢要使用“厚植”這個詞?這是因為發展只有根深才能葉茂,才能結出累累碩果。三十多年來,我國處在快速發展中,發展方式也在不斷轉型升級,我國從不欠缺發展速度與變化程度,但需要做的是提升發展質量,筑牢發展基礎。而使用“厚植”這個詞,把筑牢發展基礎轉換成了生機勃勃的生長過程,闡發出了中國未來五年發展將富有生機和活力,使每個人都能夠受益并改變人生軌跡的包容型、生態型發展方式將成為政策導向。 4、讓創新貫穿一切工作:實現整體性轉型升級 創新不但要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并且要求讓創新貫穿黨和國家的一切工作。這分別是一“靜”和一“動”,體現了創新的靈魂是不斷使全局發生改變。在“創新”一詞的提出者熊彼特那里,創新不是新的增量,而是價值鏈上各種要素配置方式發生整體改變,創造出新的發展空間。只有讓創新貫穿一切工作,才能真正建成創新驅動型的國家和社會。 5、拓展發展新空間:構建H型戰略發展布局 拓展發展新空間,形成沿海-沿江-沿線經濟帶為主的縱向橫向經濟軸帶。即,在原先沿海發展軸帶和沿江發展軸帶(長江經濟帶)T字型戰略格局的基礎上,再增加一條貫穿東中西的絲綢之路經濟帶,形成H型的戰略發展布局,鑄造中國經濟發展新的支撐帶。其中,“H”的兩“豎”是高鐵串聯起來的城市帶,而一“橫”則是沿長江的經濟走廊,并與“一帶一路”相對接。 6、全民參保、養老金全國統籌,“大一統”社保制度將實現 全民參保、職工基礎養老金的全國統籌是2020年做到“應保盡保”的重要內容和最終目標。只有實現了全民參保和養老金的全國統籌,才能從根本上解決我國目前養老制度碎片化問題,不僅有利于勞動力的全國自由流動,更可以提升養老基金的全國統籌能力和財務平衡能力,進而有助于建立更公平、更具有可持續性的社會保障制度。 |
相關閱讀:
- [ 10-30]五中全會緊密關切民生 推出多重政策“禮包”
- [ 10-30]從五中全會公報十大“看點”觀中國政經走向
- [ 10-30]九十五次談“發展” 五中全會透露“十三五”最重議題
- [ 10-30]聚焦五中全會:創新升至中國五大發展理念之首
- [ 10-30]專家:五中全會公報顯示中央重視港澳的繁榮穩定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